解决“育儿假”落地难问题

时间:2020-08-09 18:04来源:评论网 作者:段官敬 点击:
法治时代,“育儿假”立法得依法,解决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样也得用法治思维。首先,相关执法部门就得将“育儿假”宣传好,尤其精准投放到用人单位等市场主体负责人身上。再次,要加强执法监督,对落实职工合法权益不到位、甚至存在故意刁难的进行精准惩戒。其次,也
         作为一项“新兴假期”,“育儿假”的确自带新鲜光环。尤其,在这个多元化、信息化、流量汇聚的年代,一个新鲜事物与集体攸关,必然会成为“网红”。最近,《辽宁省女职工权益保护办法(草案)》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其中《办法(草案)》提出“鼓励用人单位对依法生育的夫妻,在子女3周岁以下期间,每年给予夫妻双方各10日育儿假”。消息一经传出,纷纷表示“羡慕嫉妒恨”,同时对“育儿假”也进行了好奇式的探讨。
       不过,惊喜之余,不免存在少数质疑的声音。如有的网友提到,“当你跟领导讲政策时,说不定就被辞职了”。言下之意,“育儿假”虽好,可别“当真”。不得不说,网友的担忧并非是杞人忧天。事实上,不排除少数用人单位、企业公司等市场主体,以“店大欺人”的架势、摆出“东家”的阵仗,无视劳动者的合法休假权益,动辄以“辞退”“减薪”等惩罚大棒威吓,达到职工“被愿意”加班、不请假的目的。所见,网友的质疑能够代表一些群众的声音和意愿,即将“法律允许的假期”福利发放到位。
       相必,这也是讨论“育儿假”最终的价值意义。要知道,一项法律制度的出台,生命力和持久力就体现在执行力上,落脚在能否增加职工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身上。否则,引发轰动效应,凝聚群力群策的法律成文,岂不是白白浪费“群众表情”和行政办公资源成本。
     随着法治进程的不断跟进,公民合法权益日臻得到完善和保护,“育儿假”也并非是什么意外之事。“育儿假”的诞生与火爆,一方面折射出了法治时代的宽泛性、群体性与人文性温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职工权益在“最后一公里”落地还是会存在“断头路”等梗阻问题。所以,“育儿假”固然是社会文明进化的观照,是集体意志和公共需求的体现。但,如何让“育儿假”这本好经不只是停留在法律条文上,还须政府执行部门和相关用人单位配合,拿出可行性细则方案。既不能让用人单位和市场主体因害怕损害经济利益而“恐假”,也不能因相关执法部门畏惧麻烦和司法纠纷而放任不管,任由“育儿假”成为形式主义和“法条主义”。
      法治时代,“育儿假”立法得依法,解决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样也得用法治思维。首先,相关执法部门就得将“育儿假”宣传好,尤其精准投放到用人单位等市场主体负责人身上。再次,要加强执法监督,对落实职工合法权益不到位、甚至存在故意刁难的进行精准惩戒。其次,也可以借鉴体制单位“领导干部带头休假”的模式,依法依规鼓励用人单位负责人在保障企业公司等正常运转情况下“带头休假”。如此,形成良好的合理的合法的“休假”氛围,才能让职工应有的权益转化为现实红利。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图片文章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