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职场>职场哲学>

蒋介石兜售励志经(图)

时间:2011-09-04 00:52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近日,一本《蒋介石:1887-1975》(上)出版,引起极大关注。 因为封面上显眼的“自述”两字,该书编著者之一师永刚说,很多人都误以为书名是《蒋介石自述》。说是自述,其实这本书还是半图传半摘录的形式,自述部分,来自蒋介石各个时期的演讲、日记、谈话等等,一条条做成

蒋介石兜售励志经(图)

近日,一本《蒋介石:1887-1975》(上)出版,引起极大关注。 因为封面上显眼的“自述”两字,该书编著者之一师永刚说,很多人都误以为书名是《蒋介石自述》。说是自述,其实这本书还是半图传半摘录的形式,自述部分,来自蒋介石各个时期的演讲、日记、谈话等等,一条条做成了“语录式”。 语录的来源,最重要的一本是《蒋总统嘉言录》(《蒋介石:1887-1975》后列目录称之为《蒋介石嘉言录》)。这本书的编者秦孝仪有学者、政客双重身份职场小说,于文化圈,他做过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院长,是教授;于政界,他做过国民党副秘书长,担任蒋介石文学侍从20多年,并奉命记录了蒋介石临终前的口授遗嘱,和蒋家的关系相当近。所以他有资格、有本事完成蒋氏语录集大成的工作。 《蒋介石:1887-1975》不是按照时间顺序编排的,而是按照不同主题,上册包括了青春、信仰、革命等等超级职场,语录均为全文收录,“不减一字”。 关于蒋介石,当年课本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他爱说“攘外必先安内”,影视剧留下的中国评论网,是一句标准的“娘希匹”。但看这本书,会发现蒋介石也喜欢谈人生,谈理想,而且屡屡有惊人之语,让人会跳出内战背景,从一个执政者的角度去思考他的价值观,其中有很多话,放到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不仅不过时,还很励志。 本书的编著者之一师永刚曾以《宋美龄画传》开创“画传”体例,先后为三毛、邓丽君、雷锋、切·格瓦拉等名人做传记职场电影,在他的书中,所有的被记录者都展现出了鲜为人知的一面。《蒋介石:1887-1975》也试图延续这一风格,带给读者一个陌生而新鲜的蒋介石,在将于下月初出版的下册中,还会披露蒋氏败退台湾后的心路历程等内容。这些内容,都被贴上了“首次披露”的标签。 编著者师永刚解读新书 蒋介石也会谈青春,谈人生,谈理想 更早之前,师永刚编纂过《蒋介石画传》,由此让人在既往的窠臼之外对蒋介石有了更多了解。用他自己的话说,“蒋介石写的东西比我写的介绍他的东西要好多了”。 据师永刚介绍,蒋介石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东西,这其中种类庞杂,例如蒋介石晚年有些对于道学和王阳明哲学的论述,很多人根本看不懂。于是在整理蒋介石的言论时,除删掉涉及意识形态的部分之外,师永刚还特意“选择跟今天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相关的一些话”,比如谈青春。 语录中的“职场经验” 和所有人一样,蒋介石也曾年轻过,甚至放浪形骸过。在他的日记里,有诸多对那种生活的悔恨。在师永刚看来,“无论是蒋介石的青春还是我们自己的青春,其实都大同小异叛逆、对人生的迷茫、寻找人生方向中误入红灯区、悔恨和振奋发生在一个青年身上所有的事情都曾在蒋介石身上发生”,正因为走过,所以看穿了、想透了。 所以在1928年,41岁的蒋介石告诫青年: “我们做事不可好高骛远;我们的习惯不可近于虚浮浪漫,我们要从普通的实际的生活和事物中,去求经验和常识;徒然耽想理想的高远的事业,而忽视普通的实际的事业,不是我们青年应有的态度。” 13载风霜雪雨后,1941年,蒋介石已不是告诫而是批评了,他说: “现在一般青年作事,最大的毛病,就是一件事作了一半或遭遇了困难阻碍,看到不易成功,就以为前途没有希望,因此就想另换工作;等到工作变换之后,又不能彻始彻终,坚持到底。这种见异思迁、浅尝辄止的恶习,如果不改正过来,那他一生一世,无论作大小事情,都没有成功的希望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