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刊文:好的政治没有捷径

时间:2013-03-04 08:18来源: 人民网 作者:未知 点击:
协商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讨论带来理解,交流产生交融,协商推进共识如果说两会是观察中国政治运行的窗口,那么“民主”无疑是这个窗口内最引人注目的风景。
协商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讨论带来理解,交流产生交融,协商推进共识

    如果说两会是观察中国政治运行的窗口,那么“民主”无疑是这个窗口内最引人注目的风景。

    代表委员齐聚一堂,议国是、定国策,可以有“尖锐的批评”,也可以有“激烈的争论”,因为大家的目的,都是在交流互动中达成共识,为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正是在这种“议”甚至是“吵”中,我们看到民主的意义和价值。

    实际上,民主又岂止在两会?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有外国记者去灾区采访,看到板房中的受灾群众,用“坝坝会”、“板房夜话”的形式,讨论重建的问题,不由感叹中国的民主形式之丰富、民主实践之深入。

    “民主是个好东西”,但抵达彼岸的道路并非一途。这些年来,身边的点滴诠释着政治文明的不断演进,亿万中国人深刻领会了什么叫“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也清醒认识到实现民主必须“走适合自己的路”。小到村民的议事会,大到庄严的全国两会,民主既是“宏大叙事”,也能“具体而微”。而贯穿其中的,正是建立在沟通、交流之上的有效协商,这是中国式民主的精髓所在。正因此,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这一民主形式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十一届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3日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开幕式上强调,要丰富协商形式,完善协商制度,拓宽社会各界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和平台。

    从“两会时间”里颇受关注的议案提案看,在利益多元、诉求多样的转型时代,要在每个具体措施上达成共识,确有难度。你可以提“工薪阶层免征个税”,我也可以坚持“依法纳税是公民义务”……意见有不同,认识有差距,利益有纷争,如何做才能以较小的代价,达到宝贵的一致?

    在观点竞争中如何增进社会团结,是现代政治令人头痛的难题。近年来,协商民主之所以成为西方学术界的一个热门领域,既是基于他们对自身民主体系积弊的反思,也是因为更多人看到了协商之于民主的独特价值。正如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所言,协商民主既关注决策的结果、又关注决策的过程,既关注多数人的意见、又关注少数人的意见,拓宽了民主的深度和广度。

    鼓励参与、尊重对话、重视讨论、提倡博弈、讲求妥协,协商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浙江温岭乡村的民主恳谈会,被称为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民主载体”,它通过制度化的协商,巧妙落实基层民主,让民主成为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数据显示,近10年来,仅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委托有关部门召开的民主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就有近200次。无论“江湖之远”还是“庙堂之高”,广泛的交流、对话,带来有序的政治参与,努力保证政策得以集众志,决定得以重民意,意见得以被倾听,中国的民主政治由此不断前行,成为我们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重要依傍。

    好的政治没有捷径,不可能抄近道、玩速成、毕其功于一役。标签化的站队骂架、非黑即白的极端思维、对待问题的秒杀心态,不可能抵达民主殿堂。讨论带来理解,交流产生交融,协商推进共识,才是涵养民主土壤的最好手段。当人民网的两会热点调查引来125万网友参与,当奶粉限购、房产调控成为各抒己见的争议话题,我们尤其需要看到中国民主建设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说到底,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形式,更是在每一种利益的协调、每一个问题的解决中,慢慢培育出的政治价值。

    以科学的顶层设计、丰富的基层实践、可操作的规范路径,用好协商这把激发民主潜能的钥匙。这是公众对两会的期盼,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