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春节假期刚过,上海浦东新区发布了一系列人才发展新政策,提出“2025年人才资源总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的目标。前不久密集召开的地方两会,也各自对做好今年人才工作作出部署。新年伊始,各地纷纷释放求贤若渴的强烈信号。 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各地纷纷念好本地“人才经”,各类人才各显其能,推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引才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意识到,引才为先,留用为本。要多措并举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激发人才发展活力。 各地接连出台“揽才实招” 提到农药残留,甘肃省兰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印象深刻:过去由于手段缺乏,检验一个蔬菜品种的农药残留,需花费半个月时间。如今,凭借高通量非靶向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检测时间缩短为1天,能检测出的农药残留种类从几十种增至上千种。 变化,源自兰州推行的柔性引才机制。2019年8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庞国芳决定在兰州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快速检测农药残留的新技术,正是庞国芳的技术专利。 兰州的“柔性引才”如何操作?在不改变与原单位关系的前提下,支持用人单位通过顾问指导、短期兼职、项目合作、候鸟服务等方式,吸引国内外各类人才向本地重点领域和产业集聚。对于引进人才,当地给予工作补贴以及差旅费、房屋租赁费等实报实销的优惠福利。 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以来,当地食品检测水平大大提升。依托工作站,兰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还成功获批首个部级重点实验室。 在贵州省贵阳市,安芯数控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蒋道顺在生产车间带领团队进行智能数控铲齿磨床的研发。“希望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改善高端数控工具磨床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蒋道顺说。 贵阳近年实施大数据人才培养引进工程,助推大数据产业发展。在“大数据百人计划”入选者蒋道顺的心里,“智能制造”必须依靠自主创新。目前,公司研发、制造团队成员均具有10年以上数控机床、数控刀具开发经验,且拥有专利10余项,蒋道顺对实现自主创新充满信心。 不仅在实验室、生产间,人才也在田间地头忙碌着。“在外企业家、大学生、退伍军人、农民工等返乡创新创业,在资金、技术和场地上给予全面支持!”听到江西省永新县的引才消息,出生在该县高市乡的文亮来动了心。 高市乡招商引才团向文亮来推介了井冈蜜柚后,他果断放弃了在深圳开的一家小工厂,回到乡里创立公司,种下8万多株蜜柚苗。“井冈蜜柚是有名的特产,当地有政策优惠,我一直想回家乡创业。”文亮来说。 在当地政府帮助下,文亮来的生意越做越红火,果园近两年产值达1400多万元,还带动了周围村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各地“揽才实招”接连出台,引贤招才之门敞得更开,各类人才“百花齐放”。据统计,全国人才资源总量已达2.2亿人,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大幅提高,人才优势更多更好地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 优化软环境,提升竞争力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吸引人才,首先要了解人才看重什么。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认为,“安居乐业”是人才考虑的重要因素,包括事业和生活两个方面:拥有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及适合创新创业的环境,不能“英雄无用武之地”;具备高质量的各类商业和公共服务,能够满足休闲、社交、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需求。 纵观之前各地的引才举措,多是宽松落户、发放补贴、给予便利等政策优惠。马亮表示,这些政策雷同性较强,致使一些地区陷入大面积的同质化竞争,最终效果并不明显。 有专家也指出一些引才实践中的问题,如有的地方和单位争戴“人才帽”,人才引进后却未能有效利用;有的地方一味“优待”外来人才、“冷落”本土人才等。 盘点近几年各地出台的揽才政策,越来越多的城市进行了策略调整。除了在落户住房、薪资补贴等“真金白银”上继续发力外,更注重在体制机制、服务保障、文化氛围等方面做文章,在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上下功夫。 “人才聚集与产业发展、城市发展相辅相成。”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说,各地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时,必须想方设法优化软环境,提升竞争力。 生物医药是江苏省苏州市的重要产业,但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职称评定早先只能参照化工类人才参评。2015年来苏州创业的肖晟,尽管有临床医生、临床细胞遗传学和临床分子遗传学3种执照及30多年从医经验,其职称问题却迟迟没有解决。 为突破生物医药专技人才评定瓶颈,2021年,以苏州自贸片区为试点,苏州开始了生物医药工程职称评审工作,肖晟成功获评副高级职称。此外,苏州还积极向民营企业放权,试点龙头企业承接职称自主评审,市场主体对人才评审有了话语权。 不仅向用人主体放权,也为人才松绑。近日,重庆市科技局等3部门印发通知,为青年科技人才减负。其中明确,对探索性强、研发风险高的前沿领域科研项目,建立尽职免予追责机制;清理不合理的制度,完善内部评价机制,确保青年专职科研人员工作日用于科研的时间不少于4/5。 为给人才创新创业和工作生活提供优质便捷服务,雄安新区推出了“雄才卡”。持卡人可享受多种福利,如保障编制、作为评职称的参考、优先申请入住人才公寓、在新区购买商品房或共有产权房、携家人落户等,还能享受融资支持、文体休闲、医疗健康、子女入学等14个方面的便捷服务。马亮表示,做好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务,帮助其消除后顾之忧,才能更好激发人才活力。 增强人才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前不久,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社会蓝皮书:202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数据显示,2021年想去北上广工作的大学生占比34.1%,想去二线省会城市或经济较为发达的非省会城市的占比39.27%,总计超过70%。不过,这一占比呈缓慢下降趋势。与此对应,想去三四线中小城市、小县城、基层乡镇和农村工作的大学生占比上升。 “新生代青年的价值观、就业观和生活观都在发生显著变化,他们更看重生活工作平衡,追求高品质生活。”马亮认为,高校毕业生选择到三四线城市就业的人数增多,既能拓宽个人就业选择,也可为这些地区输送人才,是值得肯定的现象。 一些大学毕业生到三四线城市就业的现象多年前就已显现,不少年轻人不再把留在一二线城市作为唯一选项。业内人士指出,现实中,编制是吸引年轻人前往三四线城市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便如此,仍会有不同程度的“回流”,主要原因是,在编制之外,部分地方无法满足大学毕业生对人才竞争及培养的环境需求。 如何促进三四线城市形成吸引、使用、发展人才的良性循环? 发展特色产业是个好法子。福建省龙岩市通过打造有色金属产业、机械装备产业及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吸引力进一步提升。“知名企业越来越多,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工资待遇也越来越高。”位于该市的福建德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华祥斌介绍,公司所在的工业园区,过去本科生都不多,现在很多是来自厦门大学等知名高校的硕士、博士毕业生。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郭冠男提出,着重提升对本地人才的吸引力,一方面是吸引本地人才返乡,另一方面是加大力度把本地高校毕业生留在当地就业。 记者发现,多地已瞄准本土人才:有的地方提出为本地人才建立“全过程”跟踪机制,根据其专业、兴趣、就业去向等分类引导,确保精准引才返乡;有的地方打破“学历、论文、年龄、身份”等标准,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乡土人才变“香饽饽”,人才返乡干事创业底气更足…… “城市和人才之间是‘双向奔赴’。城市吸引和成就人才,人才选择和贡献城市。”马亮说,三四线城市要和一二线城市错位发展,基于自身特色和区位优势广纳贤才。 “一地的特色很重要,一些中小城市仍没有找到自己最具特色或最能打动人的地方。”马亮表示,要强化人才与城市的情感纽带,打造宜居城市,增强人才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史志鹏) (责任编辑:佚名)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保健 | 征婚交友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运动竞技 | 新硬件时代 | 消防应急 | 雄安新区 | 粤港澳大湾区 | 一带一路 | 物联网 | 欧洲频道 | 非洲频道 | 亚太聚焦 | 两会频道 | 澳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美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晚霞溢彩 | 人社保障 | 特色小镇 | 互联网+ | 国际交流 | 科技创新 | 实业发展 | 网络金融 | 产业联盟 | 脱贫攻坚 | 投资发展 | 智慧城市 | 科技工业 | 会议专题 | 聚焦海外 | 新疆建设兵团 | 民政工会 |
各地接连出台“揽才实招”人才引进要留住还要用好
时间:2023-02-27 12:12来源:新华网 作者:史志鹏 点击:
次
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各地纷纷念好本地“人才经”,各类人才各显其能,推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引才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意识到,引才为先,留用为本。要多措并举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激发人才发展活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创新加速度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 下一篇:没有了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精彩文章
-
- 各地接连出台“揽才实招”人才引进要留住还要
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各地纷纷念好本地“人才经”,各类人才各显其能,推动地区...
- 创新加速度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强调“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坚持营造识才爱...
- 多省份选调生招录密集进行 “抢人大战”不断
近期,多省份发布2022年度选调生招录笔试、面试公告,不少地区招录范围调整、招录比创...
- 如何让“千里马”竞相奔腾
什么是新型研发机构?对大多数人来说,恐怕还不是很清楚。但它的蓬勃生命力已不容忽视...
-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纪实。 ...
- 黄坤明同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高层次人才代表座谈
黄坤明同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高层次人才代表座谈时强调 打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人才...
- 各地接连出台“揽才实招”人才引进要留住还要
- 中央文献网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央统战部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央编制办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中国国土部
- 中国环保部
- 中国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中国农业部
- 中国商务部
- 中国文化部
- 中国卫生部
- 国务院法制办
- 国务院新闻办
- 国务院扶贫办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法国新闻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紫 光 阁
- 中纪委监察部
- 路透社中文网
- 京东商城网
- 英国国通社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1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