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评论>

评论:富士康百万机器人只是个远景

时间:2011-10-01 19:58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郭台铭每次现身都能横跨娱乐版和经济版头条,此次亦如是——携娇妻跳舞、宣称未来3年富士康将使用100万台机器人,分别用视觉、数字袭击了人们的神经。 100万台的数字不是一个小数目,郭先生言论一出,立刻让人困扰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及的工人和机器的微妙关系。人们担

郭台铭每次现身都能横跨娱乐版和经济版头条,此次亦如是——携娇妻跳舞、宣称未来3年富士康将使用100万台机器人,分别用视觉、数字袭击了人们的神经。

100万台的数字不是一个小数目,郭先生言论一出,立刻让人困扰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及的工人和机器的微妙关系。人们担忧的并非机器人会来,而是机器人如果迅速席卷富士康,继而扩散,那中国劳动力是否将面临新的困局。

要搞清的问题其实是,三年100万台机器人,是否能够实现。

工业机器人发展历史并不长。大约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完成产业发展期。根据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统计,至2008年底,世界各地仅部署100万台各种工业机器人。其中日本机器人数量居世界首位。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是,2007年中国评论网,日本机器人安装总量达350000台,欧洲国家工业机器人密度为每万名工人50台,美洲为平均31台新还珠格格评论,亚洲平均27台。

中国市场的预估数字如此:2011年预计新安装各类工业机器人9500台时事评论,市场保有量将达到48600台。

相信如果看到郭台铭的100万台“大饼”以后,人们对工业机器人增长的描述,应该把“稳定”改为“迅猛”。

此前,不管日本还是中国,工业机器人最大市场都是汽车制造业。日本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几乎和日系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同步。在中国,难道一切会被富士康颠覆吗?机器人公司的销售人员是否都应该等在富士康的大门口哈佛商业评论,等待富士康的天量订单呢?

ABB 1974年发明了全球第一台工业机器人,2002年才成为业界第一家销量突破10万台的企业。

有趣的是,早在2007年,ABB把机器人IRB 1600的生产从国外转移到上海的工厂,富士康是这一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当时ABB认为富士康可以一年购买几百台工业机器人。

富士康显然有着成为大客户的潜力。2011年,当ABB推出一款名为“FRIDA”的机器人时,索性就有宣传称:“FRIDA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们吃苦耐劳,而且不需要游泳池、咖啡厅或者心理辅导室——只需一个仓库就够了。若FRIDA能投入使用,对于富士康这种公司和将入虎口的工人,或许都是好事。但愿有一天,过劳死的问题也能得以解决。”

如果像ABB这样的公司在过去将近40年中在全球也就卖出20万台左右机器人,此前对富士康的订单预期只是一年几百台的话,那么富士康真的可以三年消化100万台之多吗?

从人力成本角度可以理解富士康的焦虑。2010年富士康员工每月收入约370美元,富士康N连跳事件发生后,2011年富士康深圳厂人力成本必将较大幅度增加,或超过400美元,低毛利的富士康用内迁方式缓解压力,但建厂周期、培训员工仍成问题。

一般来说,工业机器人价格在35万~100万之间,1台工业机器人的效率相当于10个工人。折旧如以5年计,当然比工人划算。只是,机器人使用同样需要更多的工程师,这是另一部分成本。

某种程度上,富士康亏损压力在,资本市场压力在,机器人是郭先生对资本市场解释缓解人力成本压力的好借口。

另外,目前富士康有超过120万工人,大陆员工超过100万,深圳为40万,那么三年用100万机器人则意味着相当于1000万工人的规模,三年至少扩大10倍的规模,富士康所处的行业能为其带来这样的发展速度吗?

或许不用在意郭先生说的数字。他或许只想夸张一下,以表达对国内人力成本上升的担忧。

机器人肯定是会用的,但是迅速达到如此大规模地使用在目前中国和全世界来说,并没有太大可能性。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