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评论>

对贪官的“咆哮”不能止于忏悔录

时间:2015-11-24 15:58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钟烁明 点击:
“翻开贪官们的忏悔录,可以发现,尽管贪官们仕途腾达的经历和东窗事发的缘由各有不同,但是又是相似的原因!又是熟悉的案情!又是对不起党对不起家人
     “翻开贪官们的忏悔录,可以发现,尽管贪官们仕途腾达的经历和东窗事发的缘由各有不同,但是又是相似的原因!又是熟悉的案情!又是对不起党对不起家人……”昨天,南京市纪委监察局官方微博“@钟山清风”公开了几个违纪违法当事人的忏悔录,并称其为“忏悔录咆哮体”,因为每段忏悔下面都配了一张“咆哮帝”马景涛经典咆哮的照片,此外还有一段清风点评,这种新颖的形式引来不少网友围观转发。(11月20日人民网)
“叫你贪污受贿!叫你怠政不作为!纪委一出手,傻眼了吧!”,遍览忏悔录下面所配的咆哮照片,可以说是句句实在,很接地气,发人深思、令人警醒。南京市纪委别具匠心的良苦用心,不失为反腐倡廉教育的一个创新,应该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值得点赞。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尽管如此咆哮振聋发聩,固然重要,但总有一丝隐隐的来得太迟的感觉。经过这几年的努力,纪检组织实现了全覆盖,监督已经成为纪检机构的主体责任,而且要求这种监督是常态化的。如果领导干部出现不良倾向或不良问题的苗头,就要及时“咬咬耳朵”、“扯扯袖子”,早提醒、早纠正,做好病前预防,防止干部的小毛病演化成乱作为的大问题。以此来看,让干部“红红脸、出出汗”的相互帮助、批评更能防患于未然。而许多官员落马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缺失有力、有效的日常监督管理,缺少当初铮言相劝。
    更或,纪检组织要放下情面,铁面监督,敢当“黑脸包公”。如果能够在事情伊始就当面“咆哮”,带来实实在在的警醒和震慑,或许不仅可以挽救干部,体现“治病救人”的组织关怀,更是监督有力的具体表现。把平时的监督、斥责甚至问责做好,“咆哮”到位,比起在干部锒铛入狱后忏悔录上的“咆哮”更加不可或缺。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