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社会>

文脉千秋铸京华——解码首都北京的文化自信样本

时间:1970-01-01 08:00来源:新华网 作者:记者 王明浩 等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 题:文脉千秋铸京华——解码首都北京的文化自信样本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引领文化强国建设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把我们党对文化作用和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为引导全党全社会更加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第二个结合”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6月12日起,新华社开设“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栏目,充分展现祖国大江南北历史名城新时代巨变蕴含的文化自信力量。

  新华社记者王明浩、涂铭、鲁畅、杨淑君

  世界名城北京,有3000多年建城史、870年建都史,文脉悠悠、绵延不绝,它不仅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更彰显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按照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总体框架,涵养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把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在新时代延续传承、开放包容、守正创新,展现出大国首都的文化自信与人文气象。

  文脉绵延 弦歌不辍

  金沟河上始通流,海子桥边系客舟。却到江南春水涨,拍天波浪泛轻鸥。

  诗人杨载笔下元大都的海子桥就是今天坐落于地安门外大街的万宁桥。那时节,京杭大运河漕运码头挤满了南来漕船,船工号子十里闻声,桥畔人声鼎沸、行人往来如织。在来自欧洲的旅行家马可波罗眼中,这里无疑就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全城地面规划如棋盘,其美善至极,未可宣言。”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