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要善于从乡土文化中挖掘力量》

时间:2019-07-01 11:08来源:评论网 作者:素履 点击:
实现乡村善治,要注重文化基础,善于挖掘和借重乡土文化的力量。因为乡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本色的精神基因,蕴含着中华民族最珍贵的精神特质。比如,和谐友善的“邻里文化”、反哺桑梓的“乡贤文化”、崇德重礼的“儒家文化”等优秀乡土
    6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指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现乡村善治,要注重文化基础,善于挖掘和借重乡土文化的力量。因为乡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本色的精神基因,蕴含着中华民族最珍贵的精神特质。比如,和谐友善的“邻里文化”、反哺桑梓的“乡贤文化”、崇德重礼的“儒家文化”等优秀乡土传统文化,是乡村柔性治理的宝贵资源,要对其进行充实和发扬,以“乡村自治、社会共治、德治教化”助力乡村善治,实现乡村振兴。
    邻里文化是乡村治理的“粘合剂”。“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出自《左转·隐公六年》),仁善友爱的邻居是国家的宝贝。村民委员会要积极搭建邻里空间,多组织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庆活动,每年开展邻里文化节、院落团年宴等,充实和发扬如“有时农事闲,斗酒呼邻里”的与邻同乐传统、“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宽容谦让传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守望互助传统,大力复兴鸡犬相闻、与邻相亲的优秀邻里文化,提升邻里信任感、亲切感和集体认同感、参与感,让“活泼有力、和谐有序”成为一种共识,以责任自觉支撑乡村治理,提升村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
   乡贤文化是乡村治理的“压舱石”。在古代,“士大夫居乡者为绅”,厚德才高的乡绅常常致力于乡村社会建设、风习教化、公共事务等,以造福桑梓、温暖故土。新时代,应充分挖掘和宣传本地“古贤”事迹,铭记和弘扬乡贤文化,让优良传统润泽当下;重塑“今贤”,引领乡村振兴,鼓励身体好、热情高、能力强的退休老干部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倡导企业家和贤人志士致力振兴乡村各项事业;培育“新贤”,强化新乡贤队伍建设,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吸引一批优秀农民工、大学生返乡干事创业,培养一批能工巧匠让“老字号”、老工艺后继有人,建设一批能力素质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发挥好服务功能,以社会共治支撑乡村治理,提升乡村社会共建共治能力。
    儒家文化是乡村治理的“动力源”。如农家楹联所言“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乡村社会“耕以养身,读以明道”的传统印证了儒家文化与乡土文化的相融相生,一方面,儒家文化的根脉在乡村,在延续数千年的农耕文明之中;另一方面,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代代相传的乡土文化滋养和蕴藏了儒家文化。其中,仁政、民本、经济、道德、孝悌、勤俭等优秀传统文化深深写入了乡村记忆和民族性格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要振兴儒学、重建道德、再造礼仪,通过开设孔子讲堂、道德讲堂、百姓故事会、道德模范和文明家庭评选、订立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等,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以德治教化支撑法治,为乡村治理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