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好“群众课” 弥合干群“信任差”

时间:2023-09-01 16:11来源:评论网 作者:段官敬 点击:
坦诚是沟通的桥梁,信任是合作的基石。有记者在基层采访发现,部分群众在谈及村里公共事务时,常对乡村干部抱有一种不信任的态度,诸如“他们有关系”“私底下操作”“多少有猫腻”等等,另一面却是乡村干部有委屈、有苦水,费心费力工作还不讨好。
     坦诚是沟通的桥梁,信任是合作的基石。有记者在基层采访发现,部分群众在谈及村里公共事务时,常对乡村干部抱有一种不信任的态度,诸如“他们有关系”“私底下操作”“多少有猫腻”等等,另一面却是乡村干部有委屈、有苦水,费心费力工作还不讨好。干群之间存在“信任差”,暴露出基层乡村社会治理的不足与补短,势必引起高度重视,尤其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背景下,更需破解干群之间信任危机,凝聚干事创业合力。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乡村干部卖力工作、用情用力,结果换来了群众“怨气”和质疑,心酸苦恼“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且知,党员干部一切工作出发点就是为了群众一切,得不到群众肯定和认可,工作的获得感必然也会打折扣,影响干事精气神。此外,干群间有“信任差”,久之会影响基层社会治理稳定性和持续性。作为基层群众“跑腿员”、靠前服务“排头兵”,如何赢得群众尊重与支持,乡村干部拿好“手电筒”照照自己,从自身上找原因,聚力革除旧弊、完善提升,找到通向群众信任“金钥匙”。
   尊重建立在理解基础之上,“爱人者”才有“人恒爱之”。为何部分群众不信任乡村干部,甚至无论乡村干部做什么都会被扣上“有猫腻”的帽子。不外乎,一些乡村干部下村入户少,对基层群众不熟悉、基层群众对乡村干部“不感冒”,由于感情基础缺失带来信任基石不牢;此外,不乏少数乡村干部群众工作方式和方法生硬呆板,固守“老套路”,态度强硬、语气粗暴、方法简单,与群众沟通往往导致“干部觉得群众不听话”“群众觉得干部不像话”等反差效应。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当前,进入新时代,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有了更高要求,加上基层情况复杂、诉求多元、矛盾繁芜等客观原因,做好基层群众工作考验乡村干部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群众本事,决定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补好“群众课”绝非易事,往往需要系统培训和专业教育,加上投入到群众工作和基层实践中沉淀本领、积累经验,才能了解群众真实意愿、掌握群众工作“百宝箱”。
  上下同欲者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决定乡村干部和百姓群众必须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若基层干群存在“信任差”,互不信任、以邻为壑、排斥不合,势必会影响基层社会稳定和团结,更会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和基层长久持续发展。乡村干部作为加强同群众沟通、服务基层群众的“桥梁纽带”,应自觉贴近群众、深入基层百姓、提升工作本领,想方设法补好“群众课”。此外,上级部门应持续推进替基层减负,让乡村干部有更多时间、更多精力到群众中开展工作,切实破解基层干群信任落差。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