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频道>河北>纪实>

现代诗人 朱新民(图)

时间:2011-10-07 18:37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谈起朱新民,我想大家不会陌生,上世纪90年代前后,他在天津地区应是小有名气的。他的诗歌清新且强劲,在津沽大地产生了一定影响。 朱新民出生于天津解放前夕一个商人之家,祖籍河北省冀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高中毕业后远赴内蒙古支边,成为一名钢铁工人,后因“支农

现代诗人 朱新民(图)

谈起朱新民,我想大家不会陌生,上世纪90年代前后,他在天津地区应是小有名气的。他的诗歌清新且强劲,在津沽大地产生了一定影响。 朱新民出生于天津解放前夕一个商人之家,祖籍河北省冀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北农业大学,他高中毕业后远赴内蒙古支边,成为一名钢铁工人,后因“支农”在武清县汊沽港落了户,真正体会到农民的艰辛与坚韧。他当过教师、担任过文化站协勤、乡镇企业会计,2000年参加编纂《武清县志(续集)》。从2005年又任《天津日报·武清资讯》副刊责任编辑至今。他于1994年出版《大野诗草》诗集,当年加入天津作协,1995年被吸纳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朱新民年轻时,无论是在“乱云飞渡”的岁月,还是繁重的劳作之余,小小灯光下他研读了古今中外大量文学作品,凡《文学史》中涉及的大多数名著,他无不精读细研。所写的阅读札记,摞起来足有一米高。丰富的阅历、较深的文学修养,使得朱新民的创作欲望蓄势待发。1976年,农民的第二个春天来了,“破冰”大潮漫卷全国,久违的笑容又在布满皱纹的农民脸上绽放了。朱新民为亿万中国农民高兴,他那经久压抑的激情如火山般爆发了。1980年一首《蚕》在著名的文学刊物《鸭绿江》上发表;长诗《打铁歌》和《春》在《天津日报》文艺周刊上相继发表,处女作曾引起一时轰动。他的诗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耐人咀嚼的含蓄性,他将现代诗的写作技巧,糅合于传统诗的蕴意之内,使得意象纷呈,鲜活生动。委婉含蓄之中,又无不闪烁着才智和阳刚之气。2005年写的长诗《为英雄塑雕》和《梦圆今宵》分别在大报发表之后,又被多家报刊转载,字里行间迸发着对改革开放新气象、新英雄的歌咏。后来这两首诗分别获得全国诗赛一、二等奖。 游记诗是中国文人历来惯用的一种写作体裁,朱新民也不例外。他的足迹曾丈量过祖国不少大好河山,凭吊历史事件和风流人物笔锋犀利,用现代人的思维定式层层剖剥,将历史的真实和丑恶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读来深沉厚重,酣畅淋漓。如《登秦始皇陵》、《杨贵妃墓凭吊》、《题乾陵无字碑》(皆于省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过)等。一首《梦圆今宵》写出了家乡自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道出了八十多万武清人的心声。记得鲁迅先生曾说:诗是醒过来的人发出的真声音。果真不假。 朱新民的诗歌在省市级报刊发表过数百首之多,他的散文作品也屡创佳绩。《萍水相逢》、《在海上》、《姥姥的村庄》和《在北戴河海岸》,也曾获得全国大赛一、二等奖,并被多家报刊转载。“文学即是人学”,记得是位名作家说过的一句话。读朱新民的诗歌和散文,总会感到人间烟火气息扑面而来,他捕捉生活瞬间闪光点的敏捷性中国评论网,和笔端揭示人物心理及外貌的准确性特别显著。这都有赖于他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和思索,更有赖于他文学语言功底的深厚和扎实。原来他的诗歌用现代诗和传统诗进行了“嫁接”;而散文,又是诗歌和小说的“嫁接”。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但他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他的作品大多都是写完之后,经多次修改直至自己觉得满意了,才对外投寄。这是写作的一种严谨态度,也是对报刊和读者的最高尊重。他曾说:“文学语言就像建楼的砖,砖烧得不合格,楼建起来也不会长久。作家的大脑应是一个储存文学语言的宝库,修改文章中的一个词,应存有若干个与其相类似的词,一个个撤换、推敲,直到满意为止……”他是用自己的心血浸泡着才华创作的,这是众多文友了解并赞许的。 朱新民以惊人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在诗的天空中谱写时代篇章,讴歌大好山河,多篇诗作和散文像雨后春笋般在《诗刊》、《诗林》、《天津日报》、《天津农民报》、《天津教育报》、《河北日报》、《西安日报》、《中国铁道报》等几十家省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曾获全国性奖项六次,省市级奖项二十余次。 问及今后的创作河北大学,朱新民说,他在考虑写一部自传体纪实文学。凭他丰富的阅历和卓越才华河北科技大学,加之坎坷的人生经历,一定会成功的。愿朱新民宝刀不老,再著华章。 (郭景生) 作者:郭景生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