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频道>内蒙>收藏>

60年,看广州人的工资和消费变迁

时间:2011-10-07 19:19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图为当年的房屋抽奖券。邵权达摄 图为当年的打的票。粮票布票到信用卡打折卡一张张票据见证了老百姓消费的沧桑变化粮票、肉票、布票,一票难求。信用卡、 打折卡、代用卡,n卡在手。一张张的票据,见证了老百姓消费的沧桑变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钱包里放的是各种各样的票

60年,看广州人的工资和消费变迁(组图)

图为当年的房屋抽奖券。邵权达摄

60年,看广州人的工资和消费变迁(组图)

图为当年的打的票。粮票布票到信用卡打折卡一张张票据见证了老百姓消费的沧桑变化粮票、肉票、布票,一票难求。信用卡、 打折卡、代用卡,n卡在手。一张张的票据中国评论网,见证了老百姓消费的沧桑变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钱包里放的是各种各样的票证内蒙旅游,粮票、油票、布票、煤票,它们是老百姓的命根子,比钱币更重要;改革开放后,票证渐变成废纸一张,成为收藏家们的“记事本”,而钱包里,是那一张张银行信用卡、餐厅打折卡、商场代用券……60年,此票已非彼票,从“一票难求”到“n卡在手”,票据的内涵变了,物质日益丰裕,大家可以敞开肚子吃,放开胆子穿,拼命赚钱、大胆消费。不过,当“没有买不着,只有买不起”的消费时代来临,欲望之壑永远也填不满,又成了新烦恼。文/记者倪明图/倪明(署名除外)在广州市民王勇老伯家里,记者见到了1955年广州每个家庭都要领取的粮票。花了整整二十年,王勇将贴满票证的文件夹垒满了两个大书柜,粮票、肉票、布票、油票、煤票、火柴票、三轮车票、渡船票……五花八门的票据,是看得见的历史:上个世纪60至80年代的广州,每家每户都要凭户口簿,按上面的人头数,逐年或逐月领取各种各样的票证。上世纪五十年代结婚凭票才能买斤糖1955年,北江纵队第二支队“红小鬼”王勇,刚从韶关调到广州工作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幸福。1958年,王勇结婚了,他凭票买了1斤糖果请客,再请岳父母去中山五路的东江饭店吃了一顿饭,就完成了人生大事。这顿婚宴只有四个菜,素菜占了一半。和所有当时的年轻人一样,新房很简陋,单位发了一张桌子,两个凳子,房间里连衣柜也没有,衣服就放在桌子下,好在衣服只有两三套,不占多大地方。开始成家过日子,王勇发现票证种类越来越多,肥皂票、鸡蛋票、糕点票等,按户按人限量供应。粮票、肉票、布票、鱼票、煤票、脸盆票、灯泡票、渡船票……每个月几十种票,王勇把它们小心翼翼地放在一个盒子里,“这可是命根子,没有它们寸步难行”内蒙二人台,他说,有回去荆州出差,多呆了两天,粮票用完了,在荆州买不到食物内蒙移动,幸好当时莲藕上市,终于靠莲藕充饥度过两天。上世纪60年代的经济困难时期,广州曾经有一年半没有猪肉供应,偏偏这时,王勇的儿女接连出世。“生仔没吃过一只鸡,老伴抱怨到如今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