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频道>山西>旅游>

老兵不死——山西长城的32个经典地标

时间:2017-03-16 10:39来源:太原道 作者:未知 点击:
八百余公里的明代内、外长城和上千公里的其它历代长城,为山西的旷野留下了无数道大地的伤口,也铸就了诸多经典的长城地标。岁月侵蚀,风雨沧桑,它们就象一个个不死的老兵,虽然正在慢慢凋零,但依旧坚强挺立,护卫着身后的大好河山,为后人留下永恒的记忆。
八百余公里的明代内、外长城和上千公里的其它历代长城,为山西的旷野留下了无数道大地的伤口,也铸就了诸多经典的长城地标。岁月侵蚀,风雨沧桑,它们就象一个个不死的老兵,虽然正在慢慢凋零,但依旧坚强挺立,护卫着身后的大好河山,为后人留下永恒的记忆。
本文图文选自因故未能付印的《大地的伤口——山西长城台历》,文字由戾太子撰写,图片主要由戾太子、老鄯、一凡、鱼啊鱼、老江、高原、洛阳小胖、心随我动、天道酬勤、山光水影、北流往事、姜恒、月亮之上、阿昕等人提供 。本文为了丰富画面,同时网络上选取了部分图片,一并致谢!
  1、老牛湾 
偏关老牛湾是黄河入晋第一村,也是长城与黄河握手的地方。
滚滚黄河从西北一路奔腾而来,在晋蒙交界的黄河大峡谷宛转出几个气势磅礴的巨弯,老牛湾就是其中之一。长城从河北入晋之后,逶逦西进八百余里也来到了老牛湾,有如一条游龙,探入了黄河万家寨水库的碧波之中。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同样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们就这样相遇在老牛湾,一个民族的两大图腾定格在了同一画面之中。
老牛湾的高台之上,建有老牛湾堡,守卫着长城与黄河。城堡北侧的山崖边,矗立着一座居高临下俯瞰黄河的空心砖楼,它就是老牛湾的标志望河楼。
2、滑石涧堡 
老牛湾以西,横亘着一条名为滑石涧的天堑鸿沟,它成为晋蒙的自然分野,明长城也是沿滑石涧南岸修建。长城从老牛湾向东延伸十五里之后,在其南侧的制高点上,矗立着滑石涧堡,此堡东接水泉,西望河套,内屏偏关,外拒大漠,堪称偏关的极边要塞。
滑石涧堡古已有之,至明代仅存基址,戍边将领在原址重建了滑石涧堡。如今,城堡虽已残破,但城门尚存,镶嵌有两块额匾,分别阴刻楷书“滑石涧堡”和“镇宁”。城门洞上还立有《创修滑石涧堡砖城记》碑,详细记述了城堡的创建背景、主要设施和大明王朝的戍边方略,是研究明长城的重要实物资料。

  3、平胡墩 
为了增强防御能力,长城沿线修建了大量的墩台和敌楼,通常,实心墩台以“墩”命名,包砖空心敌楼以“楼”或“台”命名,比如护城楼、镇宁楼,但是,偏关县“平胡墩”却是一座包砖空心敌楼。
平胡墩矗立在一条山沟底部的独立土丘之上,大回廊结构,南侧开门并附两个箭窗,其余三面各开四个箭窗,体量庞大,气势威严。平胡墩目前损毁严重,部分坍塌,门匾摔落残破,其脚下的土丘因为常年水土流失,已造成平胡墩地基不稳,有塌陷的可能,急需保护。
据《明长城考实》记载,平胡墩附近的土石废墟中还发现了“靖胡墩”的石匾,应为平胡墩的姊妹楼。

  4、柏杨岭 
偏关县柏杨岭(或丫角山),是内长城与外长城交汇的地方。
长城由滑石涧堡继续东行,过水泉堡后向柏杨岭攀升挺进,包石墙体蜿蜒曲折,蔚为壮观。从现有遗存分析,柏杨岭曾经建有大量空心砖楼,但基本都被拆毁,只剩下两座摇摇欲坠的残楼,其中一座村民称之为“九窑十八洞”,大回廊结构,侧面各有四个箭窗,其名称应来源于敌楼的建筑结构。
柏杨岭山顶建有柏杨岭堡,周长虽不过里许,但它侧卧于斜坡之上,外观独特。长城在柏杨岭上延伸出多条分岔,其中一个就是内外长城交汇点,外长城从山海关东来,内长城从山下老营堡北至,两条边墙在柏杨岭胜利会师。
  5、大河堡与云石堡 
大河堡,位于平鲁县外长城内侧,原名大水口堡,建于明代行将灭亡的崇祯十三年。大河堡所处的地理位置颇为独特,两条季节性小河在这里交汇,合流之后穿越长城向西北方向奔涌而去,最终汇入了内蒙的清水河,大河堡就矗立在两河交汇点的内侧,镇守着大水口。
由大河堡沿长城前行五十里,长城内侧建有云石堡。云石堡的地理环境和地形地貌,与大河堡基本一致,有如原址克隆。云石堡又分新旧两堡,云石旧堡距离长城较远,且山高缺水,不便防守,因此在今址又修建了新云石堡。大河堡和云石堡均破坏严重,大河堡仅余断土残垣,云石堡除夯土堡墙外,还有部分包砖墙体。

  6、箭牌楼与徐氏楼 
外长城从柏杨岭继续向东,所经百里均为荒僻之地,常年累月的水土流失,造就了支离破碎、沟壑纵横的特殊地貌,沿途仅有少数村落和将军会、阻虎、败虎等城堡,但无论城堡还是长城、敌楼,包砖和条石基本都被拆光,只在平鲁新墩村南北各留下一座空心砖楼。
村南的敌楼当地人称箭牌楼,该楼楼体高大,只在中层设有悬空入口,明以后的战乱年代依然是村民的避难之所,如今顶层和中层的部分楼体已被拆毁,留下四角独立擎天的奇特造型。徐氏楼据说是因为由徐氏将领镇守而得名,入口设于楼底,门额石匾上书“洞门”二字,环楼建有坞墙。
  7、三十二与桦林山 
长城沿线的村庄,很多都以数字命名,比如八墩、十三边、十九墩、二十一墙等等,这些编号基本都是以某处地标为起点的墩台编号。
云石堡与杀虎口之间的黄花山上,也有两座以编号命名的村庄,分别为四十二和三十二,四十二如今已被废弃,疯长的荆棘荒草填满了村庄,三十二也仅剩三户人家,沟底的一眼清泉是它得以存在的原因。外长城在三十二一带,连续多次出现之字形曲折,宽厚的墙体、极具美感的线条再加上或明或暗的光景效果,使得这一段长城频繁出现在摄影师的镜头中,三十二也成为著名的长城地标。
在三十二东北,矗立着一座通体由汉白玉组织的桦林山,它成为三十二的天然背景和绝佳观景台。令人遗憾的是,桦林山已被采石场野蛮破坏。
  8、杀虎口 
杀虎口,古称参合陉、白狼关,明称杀胡口,自古就是烽烟不断的兵争要地。
杀虎口曾是游牧民族南下中原的主要突破口,为了保卫这个山西外长城最重要的战略走廊,大明王朝先后设置了杀胡口关、杀胡堡和平集堡,又在杀虎口内侧二十里修建了右卫城。
清军入关后,为了缓和民族矛盾将杀胡口改称杀虎口,并在这里设置了直属户部的税关,当年的军事要塞又成为商贸重镇,一代代走西口的晋商抓住历史机遇,从这里走向兴盛。
  9、右卫城与凤凰城 
明朝军队编制实行卫所制,山西至今仍保存较好的卫城主要有右卫城和凤凰城。
右卫城位于杀虎口长城内侧二十里,早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在这里建有善无城,唐代称之为静边城。明代在善无城废墟上历时17年新建城池,先后迁入大同右卫、玉林卫,合称右玉林卫。嘉靖三十六年,因“松桃寨事件”,鞑靼军队兵临城下,引发了长达八个月的右玉保卫战。右卫城从清代起为右玉县治直至1972年,现为右卫镇,城内宝宁寺以水陆画闻名,现为省级文保。
凤凰城位于北固山下,明代设平虏卫,从清代起为平鲁县治直至1951年,现为凤凰城镇。凤凰城依山而建,其格局、历史均有其独特之处。
  10、镇宁楼 
左云摩天岭下有宁鲁口,外长城向西经破虎堡、残虎堡可至杀虎口,向东经八台子可至威鲁堡。
宁鲁口矗立着镇宁楼和宁鲁堡。宁鲁堡原称宁虏堡,肩负拒守宁鲁口的重任,而坐落在河谷东坡平台上的镇宁楼,则是宁鲁堡的前哨,它也是山西外长城保存最好并且唯一经过修缮的空心砖楼。镇宁楼条石砌基,青砖砌墙,高大威严,气势非凡,楼南设门,门额上嵌有石匾,阴刻楷书“镇宁”二字,意喻镇守安宁。围绕镇宁楼还建有一圈四方坞墙,并在南墙开有砖券拱门。
镇宁楼原本顶层塌陷,裂缝贯穿墙体,经过修缮楼体得以加固,同时还恢复了顶层平台和堞口。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