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频道>山西>旅游>

铺就中国游客的文明底色

时间:2017-05-08 11:37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王丹 点击:
每次公共假期,都被视为检视国人文明素质的放大镜,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也不例外。虽然过去几天没有发生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刻字等“轰动”事件,但攀爬雕塑、胡乱喂投、任性踩踏等不文明行为仍通过网友的随手拍被接连曝光,今年作为共享单车的疯狂扩张之年,共享单车在

   每次公共假期,都被视为检视国人文明素质的放大镜,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也不例外。虽然过去几天没有发生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刻字等“轰动”事件,但攀爬雕塑、胡乱喂投、任性踩踏等不文明行为仍通过网友的随手拍被接连曝光,今年作为共享单车的疯狂扩张之年,共享单车在景区的乱停乱放也被新列入不文明行为名单。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裕,安放精神、放飞心灵成为不少人生活哲学的关键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出家门、走出国门去看世界,世界也通过如此众多行走的“名片”来认识中国、感受中国。每个游客的言行举止,不仅代表着自身的素养水平,同时也折射出他背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水位”和发展阶位。在十多年前,我们最早遭遇公民文明素质如何与现代化同步的苦恼课题,历经包括媒体、公众在内的轮番公共讨论和集体反思,旅游文明不仅被唤醒而且早已凝聚成为社会共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比翼齐飞被置于更具体化的场景中予以考量。

  “礼本非一时一世而成,积久复习,渐次修整,而后臻于大备。”一个社会观点水位的抬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旅游文明作为社会文明一个横截面的集中凸显,也不会太过于超越整个社会尤其是精神文明的前进步伐。也因此,涵养我们的旅游文明,打造清爽的“行走名片”,不要总想着大干快上、急吼吼地想要立竿见影,不妨从长计议,在制度层面做好标本兼治的顶层设计,在“旅游”之外多下功夫,培厚社会文明土壤,让文明成为一种自觉和习惯。

  但从长计议并不是“坐等看”的遮掩和借口,道德的熏陶和文明的涵养需要时日,但每次对不文明旅游行为的谴责,都应该成为我们反思和改进的契机。尤其是对于漠视规则、破坏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的不文明行为,不能总是祭出绵软的道德处方,还需要软硬结合,发挥制度的刚性约束作用。明确了规则的底线和威慑力,一些人才会放下道德的挡箭牌,激发出了文明耻感,也才能防止“破窗效应”,停止景区“公地悲剧”。继两年前《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后,已有至少20人上榜“黑名单”,虽公众对此举措存有信息割裂等质疑,但仍不失为以制度手段护卫旅游文明的积极之举。

  旅游不文明行为的发生,有一部分确是游客素养欠缺下的有意或无意为之,但也有一部分是因景区设置或制度安排不合理所致。因此,解答“文明”课题,也有赖于景区及相关管理部门,优化管理方式,完善相关机制,搬走文明旅游的绊脚石。不过归根到底,旅游文明不会自动形成,社会文明仰赖点滴的沉淀和积累。借用之前热传的一句网语,“你脚下的土地,便是你的中国。你是什么中国就是什么。”呼唤旅游文明,不妨先从自己随时收拾好“文明行囊”开始,你怎么样,世界眼中的“中国风景”就怎么样。争当“实践派”不当“键盘侠”,让核心价值观落到自己的言行中而不是空挂在嘴上,化外在约束为内在自觉,让文明和身体始终都在路上。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