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访谈>典型>

贾樟柯:《海上传奇》是对中国纪录片的新发展

时间:2011-09-06 01:36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视频:专访《海上传奇》导演贾樟柯。 贾樟柯接受娱乐专访,称《海上传奇》是对中国纪录片的新发展。 娱乐5月19日独家报道(文/阿花) 在被宣布入围戛纳电影节不久前,《海上传奇》还在后制阶段,贾樟柯剪片剪到眼伤让进度一再拖延。最终,影片如期抵达戛纳,并在16日亮相“

视频:专访《海上传奇》导演贾樟柯。

专访贾樟柯。

贾樟柯接受娱乐专访,称《海上传奇》是对中国纪录片的新发展。

娱乐5月19日独家报道(文/阿花) 在被宣布入围戛纳电影节不久前,《海上传奇》还在后制阶段,贾樟柯剪片剪到眼伤让进度一再拖延。最终,影片如期抵达戛纳,并在16日亮相“一种关注”单元。影片的拍摄手法与《24城记》相仿,主线之一让18个与上海政治、经济、文化史紧密相关的人物把各自经历的传奇故事娓娓道来,从他们的言语中浮现出上海百年历史的轮廓,另一条线索则是赵涛扮演的无名女子在城市各个角落游走。贾樟柯在接受娱乐专访时,解析为何在一部纯纪录片中使用虚实交织的创作手法,“中国的纪录片类型太单调了,用剧情片的方法拍又是另一种味道。”

《海上传奇》被称作上海世博会献礼片,隐隐烙上“官方”和“宣传”的标签,贾樟柯解释这只是外界给自己的误解,自己只是“在世博会的契机创作,功能并非推介世博、宣传上海”。而影片完成后,也有不少城市邀请他为自己创作“传奇,他却表示目前不想再拍纪录片了,“不想把‘传奇’做标签化、系列化。这个片子耗费我太多精力,我现在只想去拍剧情片。”

从《海上传奇》谈记录片发展:

中国纪录片太单调 无意拍“城市传奇”系列

娱乐:《海上传奇》在18位访谈对象中间穿插能够贯穿时空的线索,但赵涛扮演的角色和情节的关联很微弱,您当时是如何想到要用一个没有明确身份和作为的人扮演串联各段对话的线索?

贾樟柯:这个部分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这种手段也是对纪录片的一种发展。这个角色是一个从过去来到现在的精灵。这个精灵跟这十八个人是个很好的呼应关系。这十八个人都能开口,有机会讲述他们的记忆,这个精灵代表成千上万没有办法说出他们故事的人。他们身上的故事怎么办?所以我才用了这种魔幻的元素植入到电影里面。这也是一个突然萌发的灵感,在上海特别容易有这种感受,特别走在外滩周边行走,看到那些老建筑空无一人的时候,就会想象到其实一百多年前他们就在那儿了。这个城市来来往往、生生死死,那么多的故事都发生了。这条淡淡的线索加进去后,收到的口评就比较出乎我意料,很多媒体觉得这对纪录片是一个发展。

娱乐:是觉得《海上传奇》开创了纪录片的新方法吗?

贾樟柯:纪录片是个很开放的媒介,但大多数人都是用一种原教旨主义来理解,就是真人真事都要发生在摄影机面前的,过曝、虚焦、手持拍摄、摇晃的画面;但电影终归是个美学的载体,中国纪录片这几年发展得特别好,但类型还是很单调,都是社会写实、跟踪个十年、呈现一个家庭的变迁,这是很有记录精神的,但还是单调了一些。其实可以有纪录片很剧情化,像日本的纪录片导演小川绅介拍摄的“羽田机场运动”,很像黑泽明的剧情片。我就是想打破大家对纪录片的成见,多一些想象力和实验。用剧情片的方法,就是配合空间,有运动着的抒情,又是另一种味道,最近几个影片我一直试图用这种方法,而现场感的影片在我早期的电影,像《小武》,手持摄影、现场捕捉,我觉得我做得很好;拍了十几年后,我觉得可以用新的方法。

娱乐:据说《海上传奇》是世博会的献礼片,它和世博会的关系是形象宣传片吗?

贾樟柯:说《海上传奇》是世博会的形象片,是别人附加给我的误解。世博会形象片有两三部是其他导演拍的,《海上传奇》是以世博为契机拍摄的作品,它的功能不是推介世博会、也不是宣传上海这座城市,而是一个关于上海的艺术品人物访谈,在世博期间让人们了解上海的记忆,整个创作的过程是完全自由的。准确的说法是,《海上传奇》是世博会驻会电影,是中国馆的其中一个展品。

娱乐:《海上传奇》延续了《24城记》的创作手法,你会一直用这种人物访谈结合虚构情节的方法拍纪录片吗?

贾樟柯:现在有很多人在找我拍类似的电影人物访谈报告,因为很多城市想拍同样的“传奇”,但短期我不会再拍了,这样拍下去会变成一种宣传片的模式,我不想标签化、系列化。这个电影耗我精力太多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我想暂时不拍纪录片,去拍剧情片。

“无知”的赵涛 大牌的受访对象:

想象力拯救了赵涛 上海传奇就是名人故事会

娱乐:赵涛说拍这个电影时她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嘛人物生涯访谈录,因为你没有给任何提示和剧本她,为什么要演员在完全无知的状态下表演?

贾樟柯:因为这次拍摄的很多空间都是千载难逢,比如外滩的改造工程,它现在已经完工了,我估计五十年、一百年不会再动工。按我工作的经验,我需要一个演员、有可能发展一条线索,在拍空间的时候把人物放在里面,她一方面可以把这些空间自然地带出来,也为后面的一些重要剧情做一些铺垫,剪辑时就只是作为一个淡的线索存在,不需要抢掉人物访问的部分,不像《24城记》是一半一半。所以最主要是要让她一开始在城市游走,直到影片结束的时候观众知道她是一个来自过去的精灵。但对演员挑战就很大中国评论网,她必须自己想象情景,这点我觉得她发挥得很好,这也是跟她的舞蹈功底有关,她形体舞蹈化和她独特的想象力弥补了很多她表演没有支点的缺憾。

娱乐:电影中出现了比较典型的上海小市民生活的镜头,但访谈人物中,基本上都是社会名流,连韩寒也不例外。选择这些人的标准是什么?

贾樟柯:上海这个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几乎中国近现代所有重要的人物都跟这个城市有千丝万缕的姻缘,拍这个城市的传奇,不寻找这些历史的当事人或者家属是不对的。这个电影不是讲一个上海市民对这个城市日常的认识,而是关于这个城市传奇的经验,关于战争、政治和文化运动,即使一个工人代表,他也是跟谢晋导演拍过电影。

娱乐:有没有一方面的考虑是,这些人物的认知度对电影的宣传有帮助?

贾樟柯:拍摄时没有考虑太多传播的问题,最主要还是考虑能够寻找到什么样的人物能生动地把记忆讲述出来。这个电影不是一个评述的电影,而是讲个人故事的电影。这个人的作用不是能有多少公众认知度,而是他有多强的历史复杂性、能勾连起多少历史信息、语言够有魅力。

娱乐:用人物的讲述还原历史原貌,也是现在不少电视节目正在做的事,你的电影和这种常用的电视制作手法有什么根本区别?

贾樟柯:电影和人物访谈节目有个很大的区别,如果用电视观赏,你很难在一个相对集中的空间里面集中那么多的人,电影是一个整体,它是十八个章节,人物和人物之间形成互动,并且用电影的方法拍摄:空间的选择、摄影机的运动,而当人物被投射到巨大的银幕上,人物接受采访时微妙的表情变化被呈现、人物的讲述跟诗意空间结合到一起,这是电视做不到的。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