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原本为美国华尔街金融家们为美国经济衰退,无药可治找台阶下的一句借口,如今成为中国经济的关键词。 “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跌入中速将成为未来的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再没有恢复8%以上高速增长的可能?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张军并不认同这样的提法,他认为“新常态”未必成为 “常态”。
对中国经济的减速究竟该做何解读?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表示,未来5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在8.4%左右。 当前中国经济有下行的趋势,究竟是会演变成经济崩溃,还只是短期的需求抑制造成的,受到广泛争议。 对此,张军表示,他首先不认同关于“新常态”的提法。 张军称,官方总结的“新常态”为三个周期的叠加:增长换挡期、经济调整期、经济刺激的消化期。“新常态”通常被理解为中国经济再也回不到之前的增长水准了,当前的状况将成为未来的常态。 对此,张军认为,到目前为止没有看到充分的证据能证明这种“新常态”的存在和持续性。 夸大了人口红利减少对经济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35年,中国GDP年均增长接近10%,差不多7年翻一番。2001年的时候10万亿,2010年就达到40万亿,超过了日本。 而最新IMF经济展望报告认为,如果按PPP换算(购买力平价),中国2014年的GDP估计要比美国高出2000亿美元左右,占全球的份额也将超过美国。 中国在过去35年为何能有如此强劲的增长表现? 张军指出,如果把经济增长的贡献因子做一个拆分,把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时代的增长做一个对照,就会发现, 技术进步(TFP)对GDP的贡献大幅增加才是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增长,尽管资本的增长很显著,但是更多体现在技术进步上。 在张军看来,中国增长这么快,就是因为中国的技术进步速度远远快于欧美成熟国家。通过落后模仿先进,缩小科技差距,中国的投资回报率大幅提高,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来提升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水平。
如下图显示,劳动力的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还只是次要的,平均大概只有10%。
换句话说,劳动力增长速度的减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其实没有想象的这么大。要知道,劳动力数量的增长速度下降的同时,劳动力的素质水平是持续提升的,而后者对提升中国经济未来的生产率依然至关主要。 成功经济体胜在善于“创造性破坏” 那么,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不是太乐观呢?张军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在一个超长增长的经济里,增长的同时总会伴有大量没有效率的经济活动。 张军称,超常增长的经济,包括二战以后的东亚四小龙和日本,必定会产生很多无效和低效的经济成分。例如很多超前的基础设施投资、国有企业的膨胀、房地产的泡沫、鬼城的出现、产能的过剩以及经济大起大落等典型的增长后遗症。 这些问题不是今天首次出现,中国过去35年其实曾反复遭遇类似问题。
所以,在讨论人口红利的下降时,人们往往可能夸大了人口红利减少对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影响程度。 不过,张军在演讲中认为,那些成功转型和发展的经济,往往不是因为能避免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而是因为能在出现这些问题时政策与体制上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改革。 例如中国在1997年前后,制造业产能过剩达到历史高位,国有企业的亏损让财政不堪重负,倒逼中央政府开启了国企和整个国有经济的大规模重组。 更早一些时间,由于财政承包制导致这样政府的财力持续下降以至于不能执行宏观管理的职能,倒逼了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 而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面临了 严峻的金融和财务约束,使得政府的资本开支不能正常完成,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增长前途,最后不得不让中央政府对国有土地批租权管制进一步放松,从使得土地可以作为抵押品,从而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融资约束,这才有了之后1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 事实上,回顾过去35年,每一次的挑战和问题的爆发最后都可能带来政策和制度的巨大变革,并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中国迄今为止经济发展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总能在需要的时候成功地推进政策与制度的改革。 张军使用经济学家熊彼特的概念,认为经济发展本质上是价值上的创造性毁坏(creative destruction);创造性毁坏就鼓励用更新的、更有效率的经济活动去冲销上一轮增长扩张的代价;能不断做到这些的经济就是有韧性的经济。 很显然,那些成功转型和发展的经济都是因为做得到了这样的创造性毁坏,不断鼓励新的和更有效率的经济活动在价值上去冲销那些主张的代价。
中国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几乎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这样的过程。我们没有能阻止在增长中出现问题和挑战,但是因为政策和体制的改革总是在鼓励更有效率的活动和投资,总是鼓励更有效率的企业取代原来的没有效率的企业,所以,技术进步才没有停止,发展的主流才没有中断和枯竭。 上世纪90年代末,我们遭遇了历史性的债务冲击,产能过剩非常严重,经济甚至一度陷入通货紧缩。但是只要能把政策的重心放在鼓励创造性毁坏的发展战略上,通过更有效率的经济增长去冲销之前增长的代价,这些问题就会得到消解。 张军相信,东亚四小龙的发展过程正是如此,中国当前遇到的问题也类似,只能靠经济发展来解决。 不应否认分税制的历史功绩 在改革方面,张军认为现在看待经济制度的方式并不健康。土地财政这些年广受诟病,说当前的分税制弊病良多,要改革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张军认为,固然需要对中央-地方财政关系进行改革,但这并不能建立在对之前制度安排的彻底否认基础上。 实际上分税制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曾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80年代,因为没有解决好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向地方过度的财政分权导致了反反复复的通货膨胀,中国经济一直没有摆脱遭遇大起大落的困扰。 如果分税制改革不实行,中央政府无法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就没有能力、资源和手段去稳定宏观经济,经济大起大落的局面就很难得到改变。 1993年年底实施分税制改革,重新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确保了中央政府财政收入的稳定以及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 张军发现,分税制有助于将中央与地方在经济发展上的激励统一起来,促进了增长和宏观稳定的实现。这是因为分税制之后,地方的收入主要来自增值税和营业税。这就激励了地方政府去加快公共资本的支出,改善基础设施,吸引生产性资本的投资。 换句话说,这个体制下,地方政府更多扮演了地方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和市场经济的维护者。 客观看待地方融资平台 在国有土地被允许作为抵押品之后,地方政府还获得了来自土地支持的融资渠道,也就是地方融资平台。当前对这个地方融资平台的批评较多,但是张军主张要客观地看问题。
所以,今天看到了鬼城、房地产的泡沫,对这些不必过于悲观,需要看到发展的主流,中国是否在对这些挑战做出符合市场经济主流的回应。 上世纪90年代末,我们遭遇了历史性的债务冲击,产能过剩非常严重,经济甚至一度陷入通货紧缩。但是只要能把政策的重心放在鼓励创造性毁坏的发展战略上,通过更有效率的经济增长去冲销之前增长的代价,这些问题就会得到消解。 张军相信,东亚四小龙的发展过程正是如此,中国当前遇到的问题也类似,只能靠经济发展来解决。 不应否认分税制的历史功绩 在改革方面,张军认为现在看待经济制度的方式并不健康。土地财政这些年广受诟病,说当前的分税制弊病良多,要改革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张军认为,固然需要对中央-地方财政关系进行改革,但这并不能建立在对之前制度安排的彻底否认基础上。 实际上分税制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曾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80年代,因为没有解决好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向地方过度的财政分权导致了反反复复的通货膨胀,中国经济一直没有摆脱遭遇大起大落的困扰。 如果分税制改革不实行,中央政府无法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就没有能力、资源和手段去稳定宏观经济,经济大起大落的局面就很难得到改变。 1993年年底实施分税制改革,重新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确保了中央政府财政收入的稳定以及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 张军发现,分税制有助于将中央与地方在经济发展上的激励统一起来,促进了增长和宏观稳定的实现。这是因为分税制之后,地方的收入主要来自增值税和营业税。这就激励了地方政府去加快公共资本的支出,改善基础设施,吸引生产性资本的投资。 换句话说,这个体制下,地方政府更多扮演了地方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和市场经济的维护者。 客观看待地方融资平台 在国有土地被允许作为抵押品之后,地方政府还获得了来自土地支持的融资渠道,也就是地方融资平台。当前对这个地方融资平台的批评较多,但是张军主张要客观地看问题。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频道 | 征婚交友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亚太聚焦 | 晚霞溢彩 | 运动竞技 | 两会频道 | 人社保障 | 欧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一带一路 | 物联网 | 新硬件时代 | 非洲频道 | 美洲频道 | 澳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新疆建设兵团 | 网络金融 | 特色小镇 | 互联网+ | 国际交流 | 科技创新 | 实业发展 | 聚焦海外 | 产业联盟 | 脱贫攻坚 | 投资发展 | 智慧城市 | 科技工业 | 会议专题 | 民政工会 |
中国经济“新常态”不存在
时间:2014-11-04 10:54来源:BWCHINESE中文网 作者: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 点击:
次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张军表示,未来5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在8.4%左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金正恩玩转世界的“三大法宝”
- 下一篇:慎海雄: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精彩文章
-
- 习近平致丝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论坛贺信
首届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论坛21日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致信祝贺...
- 特朗普对伊朗策略注定失败
特朗普近日宣布将不再认可伊朗核协议符合美国国家安全利益。该决定是一场高赌注、低赢...
- 美元下跌的四大理由是否成立?
钟正生、夏天然:相对于市场上很多看空美元的声音,我们认为目前美元已经处于短期底部...
- 美国已成为一个危险国家
拉赫曼:危险在于,美国内外的多重危机将会融合,诱使四面楚歌的特朗普试图利用国际冲...
- 美国特有的“小费”文化
美国小费文化表面随兴,却隐含强制性。它鼓励越来越夸张的期望值,消费者不屈服便会无...
- 谁设下的“修昔底德陷阱”?
每个人都希望躲开陷阱,离开霍布斯丛林,然而历史的狡黠在于它永远也不会以直接的方式...
- 习近平致丝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论坛贺信
- 中央文献网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央统战部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央编制办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中国国土部
- 中国环保部
- 中国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中国农业部
- 中国商务部
- 中国文化部
- 中国卫生部
- 国务院法制办
- 国务院新闻办
- 国务院扶贫办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法国新闻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紫 光 阁
- 自助游网站
- 中纪委监察部
- 路透社中文网
- 京东商城网
- 英国国通社
- 有 券 网
- 中国靓号网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