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每个人的视神经对眼压的耐受力不同,发生青光眼的风险也不同,因此要以适合个人情况的眼压值作为预警“高压线”
●有家族史、近视超六百度等青光眼高危人群,应每年查一次眼压和眼底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首席专家葛坚教授
本周是第三个“世界青光眼周”,今年的主题为“重视早期筛查、减少视功能损害”。记者昨天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举行的主题义诊上获悉,作为世界排名第一的不可逆转致盲疾病,原发性青光眼在我国人群的发病率约为2%,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5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高达4%,青少年发病率为1%。
专家指出,作为一种损害视神经的眼病,青光眼难以预防,无法彻底治愈,市民要重视早期筛查,眼压正常也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
文/广州日报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王永星、曾文蛟
年过五旬 每百人有四个患青光眼
青光眼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先天性青光眼,其中原发性病人最多,占50%。老中青少四代人都可受青光眼的“青”睐,但总体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患青光眼的风险更高。
“统计显示,我国原发性青光眼发病率约为普通人群的1%~2%,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5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高达4%,相当于每百人有四个患青光眼,这个数据很高。”曾三次牵头制定“中国原发性青光眼诊疗共识”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首席专家葛坚教授指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偏爱中国人,与国人眼球构造特点有关。
青光眼的致病风险因素主要有遗传、先天变异、高血压、长期使用含激素眼药水等。其中,遗传的影响最大,如果父母、兄弟、姐妹等一级亲属患有青光眼,那么自己发病的风险明显升高。
葛坚指出,年轻人也有患青光眼的可能。6~30岁人群可发生先天性的青少年性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他特别提醒,使用眼药水应经专科医生的指导,慎用含糖皮质激素的眼药水,这类眼药水长期不当使用,可导致白内障和青光眼。
提醒
警惕青光眼防治三误区
葛坚指出,青光眼无法彻底治愈,但九成患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公众对青光眼存在三大认识误区,造成无法及早预防、正确干预。
误区一:眼压正常就没风险
众所周知,眼压高是青光眼的危险因素。95%的中国人正常眼压数值范围为8~20毫米汞柱。有些人觉得眼压没超过21毫米汞柱,就可高枕无忧。“这是错误的。眼压不是唯一诊断标准。我们见过很多病人,有的眼压数值只有10毫米汞柱,眼底已出现病变,有的眼压超过21毫米汞柱,但眼底正常。”葛坚指出,如今眼科学界提倡“个体化眼压”概念,由于每个人的视神经对眼压的耐受能力不同,发生青光眼的风险也不同,因此要以适合个人情况的眼压值作为预警“高压线”。
其实,影响眼压的因素有很多。早上和晚上的眼压不同,坐卧姿态不同,眼压也不同。在测量眼压上,也存在着人为和机器误差。“最理想的情况是像做24小时心电图那样,对眼压进行连续测量,才能得到准确数值。”
误区二:与用眼不当有关
时常有人担心,用眼过度会诱发青光眼。葛坚指出,青光眼与不良用眼习惯没有太大关系。不过,中老年人经常低头看物,因姿势变化,血涌上头部,可造成眼压增高,诱发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误区三:只能滴眼药水治疗
青光眼治疗的原则是降低眼压、保存视力。药物治疗是首选,但患者需要定期复诊,监控病情进展。由于眼药水中含防腐剂,长期使用,可造成角膜损伤。一旦出现眼圈黑、睫毛变长等症状,要尽快换药。
手术和激光治疗也可降低眼压,减少复诊和用药,但也无法彻底治愈青光眼。目前,青光眼的治疗均可被医保报销。使用最好的药物,一年需近4000元,常规药物一年费用1000多元。手术费用约为7000元,激光治疗根据病人病情,花费为400~1000多元。
小贴士
哪些人需防范青光眼?
青光眼的发生和进展非常隐蔽,有些患者表现为眼睛胀痛、鼻根酸痛、头痛,急性患者会有视力急坠、眼球剧烈疼痛、恶心等症状,但也有不少患者没有明显不适。
“青光眼越早被检出,治疗越早,视功能的损伤也就越小。如果亲属中特别是直系亲属患有青光眼,无论年龄多大,都需要到眼科医院进行早期筛查,而不能等症状发生才就诊。”葛坚指出,有家族史、近视超六百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人士,以及50岁以上人士,都属于青光眼高危人群,应每年查一次眼压和眼底,包括做眼底镜或眼底照相,以便医生准确做出诊断。高危人群一旦出现眼睛胀痛、视物模糊、头痛、视力上午好下午差、看灯管有虹光彩晕等症状,应尽快到青光眼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