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纪实>舆情动态>

国务院成立调查组 滑坡后的60小时 记录城市表情

时间:2015-12-23 12:14来源:新华网 作者:未知 点击:
首位遇难者遗体是22日凌晨5时40分左右被深圳公安消防支队龙岗大队发现的。直至当天中午,从警已有11年、参加过多次救援行动的该大队政治指导员姚英政,依然掩饰不住一脸疲惫之后的焦灼神色。

新华网深圳12月22日电

新华社记者

截至22日晚11时40分,深圳光明新区滑坡已发生60个小时。

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当日15时30分发布消息显示,滑坡之后最早的91名失联人员中有15名已经联系上,这意味着仍有76人失联,而现场救援力量已超过4000人。

在深圳这段非常时日里,记者看到了种种表情:有悲伤,有欣慰,有焦急,有疲惫……这座年轻的城市,正经历着伤痛的考验。

最让我们难忘的,是四种表情。正是这样一些表情,让我们感受着大灾之下的人间温度……

焦灼——在失望和希望交织中坚守搜救

首位遇难者遗体是22日凌晨5时40分左右被深圳公安消防支队龙岗大队发现的。直至当天中午,从警已有11年、参加过多次救援行动的该大队政治指导员姚英政,依然掩饰不住一脸疲惫之后的焦灼神色。

姚英政说,大队于20日傍晚用雷达探测仪发现生命迹象后,组织两个攻坚组共12人展开作业,前后持续了近40个小时。

“有生命迹象我们非常兴奋,但挖掘都是重型机械,快不得。”姚英政说,遇难者被挖出时面目已较模糊,当医疗组鉴定已死亡时,大家心情都比较沮丧,但迅即投入新的搜救。

约38万平方米、面积超过50个足球场的覆土面积,成为搜救生命最大的现实挑战。在这块灾害援救行动的核心区域,来自广东省、深圳市的消防、公安、武警、卫生、应急、安监、住建、规土等系统以及人民解放军的数以千计的搜救者们正夜以继日地寻找生命信息。

武警交通部队司令员傅凌21日赶到深圳后,很快就带队和广东中山消防支队一起对一处探测出生命迹象的区域进行破拆。

21日半夜22时许,天空下起了小雨,温度不断下降,但现场武警和消防官兵依旧在紧张作业。肚子饿了的官兵只能蹲在地上,泡一点方便面或啃两口面包,垫完肚子再回去接着抢救。

“只要还有生命迹象,我们就一定尽全力去抢救。破开多一点土层,下面如果有人就可能呼吸到多一点空气,生存的可能性就增大一点。”傅凌说。

直至22日13时,这个点的抢救工作仍未停息。现场一位武警交通部队战士告诉记者:“探测还有生命迹象,我们的抢救还在进行。”

“我们感觉就是不断在希望和失望中切换情绪。”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秘书长石欣在灾害现场对记者说,21日15时东北角探测到生命信号,但经过3个小时挖掘却发现不是,“只要有一点希望,我们也不敢放弃,也不愿放弃”。

 

专注——面对大灾理性研判

20日下午,中国铁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国楠就来到了灾害现场。两鬓斑白的他神情专注,研究着滑坡形态和能量释放程度。

据深圳市住建局局长杨胜军介绍,滑坡灾害发生的当天下午,住建局就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和国内岩土工程专家、建筑结构专家、燃气工程专家同时赶赴现场,刘国楠正是其中之一。

“接到住建局的通知,我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刘国楠感慨,这是他从业30多年来第一次见到如此大规模的城市丘陵地带滑坡灾害。

“这次滑坡堆积体的厚度很大,发现有生命迹象,但机械、人工来刨时发现八九米都到不了底,开挖人员、救险人员自己本身就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刘国楠凝重地说,为了“尽力尊重和抢救生命、把工作做得更踏实”,各方专家和有关部门经过共同商讨,制定了开挖方式,即按照每一层1至3米的高度逐层剥离,发现有可能的生命时救援队再跟上,配合开挖队伍进行勘测。

在核心现场的搜救队伍附近,有一批特殊的救援者——岩土、燃气、结构、地质等方面的专家,负责对灾害现场的分析、从技术层面指导救援工作。

谈到这些现场专家,杨胜军说:“他们说一闭上眼就会睡着,但却从昨天(20日)到今天(21日)基本都没有睡,又冷又饿还坚持工作。”

而面对公众关切的滑坡灾害成因问题,救援处置现场21日深夜传出信息,国土资源部将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安部等部门和广东省、深圳市有关部门对滑坡灾害原因开展调查。人们期待他们以实事求是的精神、科学严谨的态度做好调查,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使结论经得起科学和历史的检验。

关心——为安抚受灾者恪尽职守

“同志你要出去吗?请登记一下。”在受灾群众安置点聚泉湾精品酒店,深圳光明办事处工作人员黄益琼在电梯口摆了一张桌子,一面招呼受灾群众,一面递上登记情况的本子。

灾害发生后暂时撤离到光明新区体育中心的受灾群众,如今已逐步被转移到居住条件更好的附近酒店和其他建筑。在黄益琼看来,除了登记出入信息之外,从各方面关怀受灾群众是这份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

“住在这里的人大部分都没有携带钱包、身份证等随身物品及换洗衣物,我们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忙解决。”黄益琼说,她们已建议采购一次性衣物供受灾群众使用,如果受灾群众要打长途电话,她就把自己的电话借给群众用。

黄益琼坦言,有的受灾群众心情不好,觉得“住不习惯”“什么都没了”“想家”,应该理解他们的心情,并想方设法安抚。

“伙伴们,吃饭了,有人在吗?”义工陈丽萍拿着受灾群众安置名单在前面敲着房门,她的同伴谭配燕则推着装有盒饭的小车跟在后面。门打开后,谭配燕熟练地配好饭、菜、汤、将筷子递到受灾群众的手中。

这个安置点总共安置了189名受灾群众,每到饭点就是义工最忙碌的时刻。发到最后一个房间,已经过了13时,还没顾得上吃饭的陈丽萍说:“只要能够做些对受灾群众有益的事情,累点没问题。”

22日正是农历冬至。记者当天下午采访发现,深圳部分慈善机构、企业和社区饭店已沟通合作,派人到医院、安置点、一线救援地点为救援人员、受灾群众和失联群众家属送饺子。

“送饺子微不足道,只是希望为他们做一点事情”。参与这一活动的深圳市慈善会秘书长房涛说,希望现场救援能找到更多的生命信息,也希望生还者和受灾者能迅速摆脱灾害阴影、找到未来生活的新出路。

守望——曾经的陌生人不再陌生

灾害现场警戒线外,连续三天都有不少群众自发“围观”,他们主要来自附近的玉律村、田廖村等地。村民们七嘴八舌告诉记者,事发当天还以为只是出了“小问题”,后来看新闻才知道发生了“大件事”,于是纷纷赶过来看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

“当时逃出来的人,也没带手机、衣物,我们遇到了就帮着他们打打电话,住在附近的人也会给他们送送饭。”玉律村村民张先生说:“如今这些受灾的人很多都住进了安置点,我们也帮不上什么忙,但如果搜救需要搬些东西,我们在这里也希望能出出力。”

救援并没有局限在现场38万平方米之内,甚至没有局限在深圳。更多普通市民、社会团体正守望相助,纷纷通过各种方式表达着他们对这场灾害的关注、对这次救援的期望。

深圳约400公里远的汕头市存心慈善会,在获悉灾害之后于21日派出两批义工,带着棉被、枕头、棉袜、手套、手电筒、食品等一批物资紧急驰援深圳。

“深圳与汕头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响应支援是义不容辞的事情。”该慈善会会长蔡木通说。

更多、更系统的社会援助正在形成。由于灾害所在地居住的多为外来务工人员,不具备深圳户籍和综合医疗保险,深圳市慈善会已针对滑坡的伤残人士开通“绿色通道”,由以前的1个月调整为1天内完成审批和支付,第一时间将慈善款用于医疗救助之外的辅助生活和关爱支持。

房涛告诉记者,灾害受害者只要提供在深圳居住或工作一年以上的证明即可办理申请,审核通过后可获得10000元救助款,后续将根据实际情况继续调整。(记者彭勇、欧甸丘、周强、周颖、白瑜、詹奕嘉)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