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理论瞭望>

“管监狱的”怎么成了“蹲监狱的”?

时间:2017-09-07 15:38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周文郁 点击:
要减少“管监狱的”变成“蹲监狱的”,就要加快监狱系统改革,加强权力公开和公众监督力度,增强权力行使的规范性,防止暗箱操作,从而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9月5日下午,湖北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程颖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审查。他于2008年11月至2015年任湖北省监狱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此前,其下属、曾任省监狱管理局副局长的吴顺发被双开。(法制晚报,9月6日)
      有道是“昔日座上宾,今日阶下囚”。一样的高墙,一样的铁窗,只是昔日是作为领导“管监狱”,如今是作为犯罪分子“蹲监狱”,这种身份的落差,着实让人难受。
     有句话叫“前车之辙,后车之鉴”。近些年来,到监狱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学习教育的保留科目。因为大家相信,只要明白了腐败所要付出的沉重代价,就自然会收手;按照这个思维,每天与包括腐败分子在内的服刑人员打交道,就应该了解腐败带来的严重后果,更应该珍视现在的自由之身。
      然而,程颖显然不是一个好学生,没有从自己的服务对象身上汲取经验,甚至没有从自己的副手经历中汲取教训。在吴顺发因巨额受贿、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被“双规”后仅一个多月,程颖也接受组织审查。
目前案件正在调查之中,并不清楚程颖涉案的具体情况;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就是,从“管监狱的”变成“蹲监狱的”,并不是个案。在此之前,辽宁省监狱管理局党委常委、省监狱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宋万忠、广西监狱管理局原政委钟世范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而广西罗城监狱窝案,副监狱长会同地方法院工作人员集体受贿,在办理罪犯减刑、假释、保外就医中提供“一条龙服务”,更曾经轰动一时。
从“管监狱”的干部变成“蹲监狱”的罪犯,可谓是“到了黄河不死心,见了棺材不掉泪”,令人咂舌。而这背后,除了信仰的崩塌,根本原因还在于权力的缺乏约束。
     监狱是关押犯罪分子的地方;而减刑的权力被监狱实质性垄断。为了逃离这里至少在里面过得更好,服刑人员想方设法的通过徇私舞弊;有需求就会有市场,监狱管理人员索贿受贿、贪赃枉法也就不足为奇。但另一方面,监狱管理工作向来以“特殊”“神秘”著称。外界很难了解内部的运作,甚至新闻媒体对监狱的报道也会受到多重限制,导致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
      因此,要减少“管监狱的”变成“蹲监狱的”,就要加快监狱系统改革,加强权力公开和公众监督力度,增强权力行使的规范性,防止暗箱操作,从而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