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理论研讨>

“不怕穷”说到底,就是一种精神缺“钙”

时间:2017-09-11 12:09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云君 点击: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吹响冲锋号,广大党员干部为贫困人口想实招、出实策,帮他们精准斩穷根、脱穷帽。自古都有“穷不扎根,富不长毛”的说法,穷并不可怕,但穷的应该不失志向和理想。穷的“胸无大志”,穷的“无所事事”,穷的“斤斤计较”,穷的“抠抠巴巴”,穷的
    “我是穷人我怕谁”,原想这不过是一句诙谐的戏词,可在基层扶贫工作中屡屡见此情形,让人诸多感慨,已到“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地步。可怎么开不了呢?套用邓小平同志的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儿子去说父母的不是,在我们传统的潜意识中总是“大逆不道”的,但我们共产党员人既要心存“孝道”,也要胸怀“天下”,更何况那个“孝”是“伪孝”。正是基于这种思维转换,我觉得写这篇文章很有必要。
     在经济市场化、人口流动化的当下,囿于自然条件的制约,交通运输不便以及受教育水平的低下等等原因,少数地方人民群众依然过着穷日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难以过上好日子是有的。贫穷不是过错,但总摆出一副“我是穷人我怕谁”的神态,那一定是哪出了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吹响冲锋号,广大党员干部为贫困人口想实招、出实策,帮他们精准斩穷根、脱穷帽。自古都有“穷不扎根,富不长毛”的说法,穷并不可怕,但穷的应该不失志向和理想。穷的“胸无大志”,穷的“无所事事”,穷的“斤斤计较”,穷的“抠抠巴巴”,穷的“一点教养都没有”,如酱缸里的蛆虫,浑浑噩噩,狭隘龌龊,贪婪险恶,何时才是个头?“扶贫”不是“奖贫”,扶贫最多只能扶贫困的外因,贫困的内因是外人无能为力的。“你不能让我脱贫,你就交不了差,你比我更急”这样的“碰瓷”,要不得!
   “不怕穷”,因为他们自以为抓住了基层干部的“命门”——必须完成脱贫任务,并将此作为“资本”,渴求“弱势补偿”,希望获得“输血式扶贫”。这种短期的“输血式扶贫”,让一些贫困户精神“早衰”,缺乏“人穷志不穷”的勇气与活力,说到底,就是一种精神缺“钙”,就是一种对出路单一化以及定型化、宿命化人生的“认命”,不愿意通过自强不息的努力和奋斗来改变现状,不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等待政府的“救济”。
     在笔者看来,“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找个好项目”,不光要输血,更要造血;不光要保投入,更要转变观念,进而创造性地转化为“真金白银”,助民增收,逐渐脱贫摘帽迈向小康。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