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评论员论坛>

非遗的传承应该紧跟时代步伐

时间:2017-08-25 18:35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饶子晗 点击: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组成部分,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缩影,也是民族历史的“活化石”。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发展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为民族学、自然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相关科学的研究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北京门头沟区龙泉镇曾有着“中国皇家琉璃之乡”美誉。然而,自今年4月起,该地所有琉璃厂因烧煤不符合环保规定而被关停。这意味着相传700多年的琉璃窑火暂时熄灭。但是,在京城多家琉璃厂关闭的情况下,昌平的一家煤改气的琉璃厂仍能正常生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组成部分,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缩影,也是民族历史的“活化石”。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发展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为民族学、自然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相关科学的研究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近年来,由于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成为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特别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文化的传播更是显现出多样性、快速性、国际性的态势。
然而,伴随着各国贸易的相互深入,文化也成为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侵略的重要工具。一直以来,我国非物质文化涉及面较单一并且相对独立,存在和经济发展脱钩的情况,“只保不产”现象突出;而一些非物质文化的盲目 “自满”更是让很多非遗项目被“边缘化”; 加之非遗传承缺乏有效的改革创新,最终导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上处于“劣势”,难于和外来文化抗衡。因此,保护、发扬和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为何许多非遗项目会呈现“只保不产”和“边沿化”现象?首先,从传承方式上看,现存的很多非遗项目在传承上多以“师带徒”的传统模式来完成,而很多非遗匠人思想守旧,易受到“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观念的干扰,致使非遗的传承中极易出现断层。其次,在非遗项目的生产方式上,很多生产制作手法为了过分追求传统,不求创新,停滞不前,很难同社会化大生产的需求相适应。最后,在营销策略上,部分非遗项目还处于卖方市场的束缚中,难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相适应,以至于自身经营都难以维持,何谈发扬和传承?
    非遗要传承,坚持传统是根本,不断创新是关键。非遗项目所承载的是一个特定地区、特定群体的心理共鸣,所以,非遗想要更好的传承下去一方面是要坚守好传统这根“主心骨”,确保在传承过程中不迷失、不偏航。另一方面,非遗的传承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谋求创新发展、与时俱进,确保让非遗融入到时代之中,绽放光彩,焕发生机。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对于非遗传承同样如此。
   非遗的传承应该从多方面尝试改革和创新。从中华老字号上天猫、上淘宝、上美团,到非遗技艺的公开和非遗走进百姓生活,非遗传承正在逐步的面向市场进行自我革新,而融入“互联网+”不失为是非遗传承中值得借鉴的妙计良方。最后,在非遗传承过程中,除了自身的改革和创新之外,作为政府,在扶持和保护非遗项目的同时,更应该在非遗的传承上引入竞争机制,增强非遗项目的自身活力,引导其和市场发展相适应,建立“扶上马,带一程,再放手”的非遗传承机制,让非遗项目在传承和保护的同时,发挥出最大效能。()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