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亲人变成“杀手”?

时间:2014-03-02 17:18来源:新华网 作者:未知 点击:
有调查显示,农村妇女,特别是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成年人平均水平,焦虑、恐惧等情绪反应突出,甚至伴有一些明显的强迫行为。喝农药、上吊等情况,过去在农村并不鲜见。如今,从自残、自杀扩展到对他人施加伤害。
什么让亲人变成“杀手”亲人相残,是人世间莫大的悲剧;孩子被亲人残害,更让悲剧沉重得几乎要压垮道德人心。

  松江杀婴案、山西挖眼案、湖北割耳案……这些发生在农村家庭女性成员伤害亲属孩子的系列案件,给社会心理带来了强烈的震撼。传统印象中“纯朴善良”的农村女性,何至于此?而被害的孩子怎么也想不到,凶手竟然会是自己的长辈近亲,是看着自己长大的“女家长”。

  当然,这些案件属于非常极端的个案,但上述“女家长”却有一些共性:均是农村妇女或进城务工女性,贫困,辛劳,敏感,焦虑,长期处于家庭矛盾的阴影中,负面情绪得不到排解。

  当紧绷的弦最终断裂时,弱小的她们,向更加弱小的孩子发出了残忍一击。

  她们,可恨,但也可悲、可怜。

  有调查显示,农村妇女,特别是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成年人平均水平,焦虑、恐惧等情绪反应突出,甚至伴有一些明显的强迫行为。喝农药、上吊等情况,过去在农村并不鲜见。如今,从自残、自杀扩展到对他人施加伤害。

  虽然只是极个别人的极端行为,但这个群体的生存境遇与心理健康,需要关注。

  这个群体在生产和生活中扮演多重角色,又普遍缺乏交流倾诉的渠道,精神长期处于紧张和压抑状态,忧郁乃至崩溃的几率大大提高。她们有的缺乏安全感,有的深陷婚姻和家庭的矛盾,再加上对法律的无知,传统乡村治理的弱化,风俗习惯与家族组织等约束力降低,还有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心理失衡……最终酿成了人伦惨剧。

  在愤怒、谴责的同时,全社会都要加大对这个群体的关心,不能将她们仅仅当作一个整体抽象的存在,忽视了其不同组成人群的差异性需求。如果不是那些个案所造成的社会冲击,可能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鸡毛蒜皮的琐事,也会成为惊人惨剧的导火索。

  因此,针对这个群体展开的社会救助和支撑,应当更富有针对性和浸润性。比如面对农村妇女,采取社会介入、社区监控、法律援助等方式,进一步完善社会反家暴机制、矛盾疏导化解机制,帮助她们摆脱贫困的经济状况,加强道德文化素养的熏陶,尤其是营造家庭成员之间互让、互爱的环境……多管齐下,才能重塑农村女性“贤良淑德”的本性。

  但愿,屋瓦炊烟之下,慈母家妇的笑容,能成为更多人心中温暖的家园记忆。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