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评论>网评>

改革落实贵在有“恒”

时间:2024-07-28 14:55来源:中评网 作者:段官敬 点击:
政贵有恒,恒则事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政贵有恒,恒则事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60条中的最后一条,突出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钉钉子精神,从文面解释,就是一锤接着一锤、一颗钉子锤到底,呼吁“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情怀、涵养“成功必定有我”的担当品格,敢为人梯、甘打基础、愿当铺路石,形成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工作局面,确保改革事项和方针政策久久为功、一抓到底、务求实效。
   “恒”是谋大局、顾整体的政治定力与历史担当。要知道,改革事业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更何况“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往往需要“功在当代”的接力奋斗。故此,以笃定不移的品质、舍己忘我的作风、一以贯之的韧劲,才能推动重大难题和历史问题得到破解,抵御重大风险和挑战才能取得重大成就,真正增进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福祉。从全局维度看,“恒”折射政治信仰坚定、大局意识笃定、为民情怀真挚。能够以牺牲“小我”融入到集体和国家“大我”之中,不计得失、不求名利、不贪功绩,才能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求真务实,推动事业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
    “恒”是多“添柴”、少“开灶”的相互搭台与默契“合唱”。俗话说,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走得更稳。事实上,不乏少数领导干部抓改革落实,好大喜功、贪快冒进、急于求成,总想“新官上任三把火”、热衷“换赛道”、习惯“另起炉灶”,缺乏历史定力与耐心,“耐不住寂寞”、坐不住冷板凳。往往,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和连续性,导致“半拉子工程”和“烂尾”工程、形象工程。所见,“恒”是接过前人的接力棒,添柴加火、接力助跑,静待量变引发质变、静观花开结出硕果,形成相互搭台、共同合唱的良好工作氛围。
    “恒”是透表面、入机理的实践逻辑与规律把握。事物的真相与本质隐藏在现象之下,唯有恒心笃定,才能拨云见月、把握本质、乘势而为。抓改革是沉淀之后的蓄势发力,促发展更是厚积薄发的能量释放。且知,诸如一刀切、一言堂、摆脑袋决策,忽视调查研究与深入机理的研判与分析,其结果通常带来形式主义、务虚主义歪风邪气,不仅吞噬群众利益也败坏党员干部队伍形象,更戕害地方改革发展的信心与作风。故此,多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潜沉与韧劲,才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底气与壮志。
     钉钉子最怕钉歪。一颗钉子歪了就钻不进墙里,也变成了“废品”。抓改革落实锚定大局、聚焦关键、把握重点,一任接着一任发力、一事续着一事成,驰而不息、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让改革事项与政策路线转变为解决难题、促进发展、造福群众的强大效能,才能持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