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抄袭”背后是形式主义作祟

时间:2017-12-29 11:05来源:评论网 作者:尧尧 点击:
文风关乎“党风”、“作风”和“民风”,“抄袭”之风一旦泛滥,本来实际的工作必然就成为“做做文章”的形式,既脱离实际,也脱离理论,既脱离群众,也脱离干部,将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和政府公信力。公文抄袭现象折射的是工作作风问题,什么样的工作作风决定有什么样的文
        近日,新华社“新华视点”以今年陕西神木县、郑州市金水区等地在宣传标语上出现其它地名“穿越”的抄袭,被网友戏称“神木爱长沙”的事件为例,痛批抄文件、抄讲话、抄标等“文抄公”的现象。
     问题是,政府机关及其职能部门克隆旧公文、旧信息,早已不是秘密。从“开封指导漯河工作”到“邯郸学步”,从“双胞胎政绩”到“湖南推介河南景区”,再到岚皋县安委会抄袭威海市安委会的文章。公文抄袭闹剧你方唱罢我登场,不断上演续集,让人啼笑皆非。
      各地政府机关公文抄袭事件层出不穷,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固然首先是基层懒惰的表现,公文抄袭既是文风问题,但从根子上说,也是工作作风问题。正是因为工作上得过且过,也就没有新的思路和创意,只能照搬人家,于是即使是外地的,甚至是十年前的,也照样可以“符合实际”,于是,照抄人家的,既省事,又“管用”,公文的抄袭之风,也就不可避免。究其背后的深层次因素,正是不立足自身实际、不着眼于解决具体问题的敷衍应付、形式主义作风,催生了假大空的“万能公文”。
    另一方面,“自上而下”的形式主义也是催生公文抄袭的重要原因。其一是由于基层事情多,忙不过来。基层工作人员事务繁杂,经常疲于应付上级布置的各种方案和通知,有的基层公务员一年要写近300份文件材料,有的当天布置当天要,要连夜完成,根本没有精力认真组织内容,涉及的文件、材料、领导讲话多半是“照葫芦画瓢”。其二是由于规避“风险”的原因。基层工作人员数量有限,接到上级文件后不可能对每份文件都结合地方情况细化,最多是将文件要求但地方并不涉及的内容删掉,如果自行调整,万一出现疏漏就得承担责任,得不偿失”。许多基层单位在接到上级公文后,能原文转发下去的一般就原文转发,一般很少会加入“自选动作”,因为这样做“没毛病”。
     文风关乎“党风”、“作风”和“民风”,“抄袭”之风一旦泛滥,本来实际的工作必然就成为“做做文章”的形式,既脱离实际,也脱离理论,既脱离群众,也脱离干部,将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和政府公信力。公文抄袭现象折射的是工作作风问题,什么样的工作作风决定有什么样的文风。治理公文抄袭现象,需要从上至下的转变作风。要杜绝抄袭之风,就得避免官样文章;就得文责自负,谁挂名谁担责;媒体不论对谁的文章都应严格把关,从源头上防止“假冒产品”。
     一是要打破在纸面走走流程的惯性思维,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督察,引导和督促领导干部静下心来干实事,把才智和精力都用到谋发展上,让实际成果而不是官样文章成为自己的政绩;二是要从上至下改进“悬浮”之风,杜绝形式主义。干部考核要让工作实绩“说话”,而不是靠审阅满屋子的各种总结和汇报;机关要改变动不动就伸手向基层要材料、领导干部要坚持自己写讲稿,坚决避免文牍主义,减少文山会海,落实中央精神真抓实干。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