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时政>时事点评>

莫让“常态加班”成为新的形式主义

时间:2021-04-06 16:29来源:评论网 作者:陶国芬 点击:
基层干部是推动基层发展的主力军,工作中常常与时间赛跑,时常身心俱疲,工作繁忙时,加班是必然选择,但对于一些形式主义的加班,应当杜绝。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方能兼顾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中。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基层的真实写照。笔者身处基层,也深深体会过三头六臂也不够用的感受,只能“5+2”、“白加黑”的投入工作中。然而,在体谅基层干部加班不易的同时,需要警惕“常态加班”成为新的形式主义,打击基层干部真正想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常态加班”顾名思义就是经常性的牺牲休息时间来工作,一般情况下,只有任务过多、工作未完成的情况下,才需要“加班”,其表现出的是一个工作者对岗位、工作负责任的态度。然而,在一些单位、部门,却催生了形式主义“加班”,比如有的干部上班的时候摸鱼,下班开始做事;有的有事无事都要到办公室开着灯“假装”加班;有的则领导在就在、领导不在就遛,以领导的行踪来定是否加班……严重扰乱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环境。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一些干部思想认识发生偏差,没有主动服务的意识,为吸引领导注意,或者博取了领导认可,便通过“无效”加班来刷存在感,博取关注,并不能取得实际效果,是一种喜欢做样子、使虚力、没有担当、不作为的表现。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一些单位、部门在识人、用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部分领导通过加不加班来判断干部是否敬业和认真履职,对经常加班熬夜的干部多加赞赏,甚至在提拔晋升中也能得到优先推荐,无形中,常态化的“加班文化”在单位逐渐形成。
    警惕“常态加班”成为新的形式主义,需要多方合力,破除那些“伪加班”,让真正投身基层事业的干部脱颖而出。这需要从领导到干部都能形成正确的认识,从日常的工作中看人识人,既看态度表现,也看实绩,对于一些实绩好但不经常加班的干部,要给予肯定。鼓励干部在上班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摒弃“加班文化”,不断营造出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基层干部是推动基层发展的主力军,工作中常常与时间赛跑,时常身心俱疲,工作繁忙时,加班是必然选择,但对于一些形式主义的加班,应当杜绝。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方能兼顾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中。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