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7月9日电 题:嘉峪关长城:守护中华民族精神根脉生生不息 新华社记者 祁连山下,河西走廊,巍巍雄关,浩气荡荡。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嘉峪关,察看关城并听取长城保护情况介绍。他强调:“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它和附近的长城墙体、壕堑、关堡、烽火台等共同构成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近年来,甘肃深入挖掘长城文化价值,加强对长城文化内涵的阐释,在保护基础上传承与创新,以时代精神赓续中华文脉。 登关城,感悟长城精神生生不息 嘉峪关关城是我国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80年代被列入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嘉峪关境内留存有长城墙体43.62千米,壕堑12.94千米,关堡8座,烽火台和敌台49座。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嘉峪关关城考察时,拾阶登上城楼,仔细察看关城布局。 只见城内有城、城外有墙、墙外有壕、层层设防、布局严密,不愧为“天下第一雄关”。举目远眺,祁连山巅白雪皑皑,河西走廊绿意盎然。 总书记强调,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今天,人们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仰观城楼,只见飞檐斗拱,“天下第一雄关”的巨大牌匾高悬城门之上,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拾阶而上,放眼望去,长城在茫茫群山间蜿蜒前行。硝烟已散,嘶鸣不再。轻抚一砖一瓦,感受数百年前的雄浑气势延续至今。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何双全说:“嘉峪关关城与它身后的万里长城,不仅是一项军事工程,更承载了数百年的历史记忆,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们一同凝结成中国人民不断创造新的伟大奇迹的动力源泉。” 关城脚下,坐落着我国第一座以长城历史文化为陈列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烽火台造型的博物馆主体建筑古朴而厚重,与古老雄关相互映衬。博物馆内序厅墙壁正中,一幅220余平方米的大型油画《长城万里图》,把我国东、中、西部的长城主要景观浓缩其中,气势恢宏;以“中华之魂”为主题,2200多件(套)珍贵馆藏随着历史脉络次第铺陈:镇馆之宝“长城工牌”佐证了长城分工段逐级承包的修筑模式;出土于玉门汉长城烽燧的木觚,通体汉隶212字,向人们诉说着历史沧桑…… “长城历史的跌宕沉浮在这里汇集,我从中深深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雄浑壮阔,不由自主地感到自豪。”来自兰州的初中教师崔雅文在参观关城和长城博物馆后感慨道。 护文脉,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 嘉峪关关城以北,黑山山脉绵延起伏。从高空俯瞰,一条黄色“巨龙”沿着山巅一路俯冲而下,与关城相互连接。这便是被人称为倒挂悬臂的“悬臂长城”,是嘉峪关长城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百年,其高大墙体、城垛仍巍然屹立在山巅。 长城岿然屹立,背后是文物遗产保护工作的创新发展,是一代又一代长城人的接力守护。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强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文化建设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强调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守护好中华文脉。 在漫长历史岁月中,长城饱经风雨侵蚀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及人为损害,墙体根部酥碱、墙面掏蚀凹进、表层夯土风化、裂隙等病害多发。 当前,“PS材料”(一种高模数的硅酸钾溶液)墙体保护维修等多项技术的创新使用,使得长城文物筋骨健硕,容颜一新。 为了将不可再生的长城文物资源转化为可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数据资源,甘肃多地文物部门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遥感测绘等技术,对长城本体及周边环境进行数据采集和三维重建,掌握长城局部遗产的变化趋势。 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文化遗产监测中心主任许海军说:“只有切实加大保护力度,赋予长城新的生命力,让文化精髓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才能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源源不竭的强大动力。” 数百年的“活历史”在嘉峪关焕发新的生机。 近年来,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大力举办系列研学活动,并邀请长城专家学者走进校园。“小小一块砖,构造一座城”等专题讲座,让长城文化知识入脑入心。 关城景区内,针对青少年组织的“我在嘉峪关修长城”“我在长城博物馆修文物”“小小长城讲解员”等研学活动,让学生实地了解长城营建历史,体悟长城文化精神。 “参加这些研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很多长城知识和英雄事迹。我会尽自己的努力守护好长城,讲好长城文化故事。”嘉峪关市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仲帅丞告诉记者。 汇古今,包容统一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扼守河西走廊枢纽,嘉峪关关城静静矗立数百年。它曾阅尽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汇,也曾见证中华民族与西方世界经由古丝绸之路的交融。 如今,华夏大地上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山水人文交汇成现代宜居之地,承载着不同民族共同的荣誉与梦想,迸发新的活力,走向更远的未来。 关城景区内,以长城文化和边塞英雄故事为蓝本的中国首部长城史诗剧《天下雄关》正在盛大演出,张骞、霍去病、玄奘等丝路先贤、英雄的故事,让观众产生跨时空的精神共鸣。 近年来,嘉峪关聚合长城文化、边塞文化、丝路文化等元素,打造新的长城文化IP,并和古老的关城形成了“一动一静、一古一今、一新一旧”的文旅产业格局。 漫步景区,驼铃清脆,马蹄声声,回荡于巍峨的城楼、苍茫的戈壁,似从千百年前传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中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继续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保护好民族象征,传承好文化基因,中华民族才能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嘉峪关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勋说,嘉峪关将立足守住长城文化精神根脉,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不断探索和创新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方式,以文化自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记者向清凯、马维坤、姜伟超、王铭禹) (责任编辑:佚名)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保健 | 征婚交友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运动竞技 | 新硬件时代 | 消防应急 | 雄安新区 | 粤港澳大湾区 | 一带一路 | 物联网 | 欧洲频道 | 非洲频道 | 亚太聚焦 | 两会频道 | 澳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美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晚霞溢彩 | 人社保障 | 特色小镇 | 互联网+ | 国际交流 | 科技创新 | 实业发展 | 网络金融 | 产业联盟 | 脱贫攻坚 | 投资发展 | 智慧城市 | 科技工业 | 会议专题 | 聚焦海外 | 新疆建设兵团 | 民政工会 |
嘉峪关长城:守护中华民族精神根脉生生不息
时间:2023-07-09 20:57来源:新华网 作者:记者向清凯 点击:
次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嘉峪关,察看关城并听取长城保护情况介绍。他强调:“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
- 下一篇: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精彩文章
-
- 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述评。...
- 嘉峪关长城:守护中华民族精神根脉生生不息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嘉峪关,察看关城并听取长城保护情况介绍。他强调:“当今世界,人们...
- “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纪实。...
- 四次调研四堂党课,总书记指导主题教育深入开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启动3个多月来,习近平总书记结合...
- 江河交汇育文昌——解码古城扬州的文化自信样
“扬州是个好地方,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是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2020年...
- 制造业重镇东莞涌现新动能
“手机、鞋服之外,东莞还有哪些亮眼的产业?”“外需收缩,世界工厂还好吗?”作为经...
- 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 中央文献网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央统战部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央编制办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中国国土部
- 中国环保部
- 中国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中国农业部
- 中国商务部
- 中国文化部
- 中国卫生部
- 国务院法制办
- 国务院新闻办
- 国务院扶贫办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法国新闻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紫 光 阁
- 中纪委监察部
- 路透社中文网
- 京东商城网
- 英国国通社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1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