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网论>观察>

“手抄论文”沿袭质朴人文气息有何不可

时间:2024-05-31 14:18来源:评论网 作者:段官敬 点击:
最近,某师范大学文学院一传统规定“手抄论文”引发网络热议。诚然,在网络信息时代,“手抄论文”与电子化和信息化大背景似乎有所脱节。
      最近,某师范大学文学院一传统规定“手抄论文”引发网络热议。诚然,在网络信息时代,“手抄论文”与电子化和信息化大背景似乎有所脱节。但,作为师范类大学,还是文学院,大部分培育的都是今后从事教师工作岗位,书写能力是最基本的功底之一,“手抄论文”的规定想必也正因此理,让文字书写的素养能够得以延续,独显中华文字的魅力与风采。以笔者之见,一所师范大学的文学院有如此传统不足为奇,定然不能以功利性和技术性的思维去取代和抹杀这一规定的人文性和价值意义。
     电子化论文固然有其好处与便利,只不过大学教育的根本要义在于培育人的人文精神与思想追求。所谓,大学之在,在大师之大。那么,大师之大呢,必定在思想与精神之大。显然,对于师范大学的文学院而言,以“文”字打头,人文精神与语言素养必然是起码的基本功,“手抄论文”与这一特定的专业和蕴含契合,并没有什么怪异和不合的地方。更何况,以现代科技手段的认知去套用大学育人观念与价值,似乎违背了大学蕴藏的人文气质和深邃价值。
    大学有些传统乃为“自选动作”,犹如某个大师独特的品性与气质一样,显得看起来表面“怪异”,实则有着深厚的文化沉淀与逻辑本质。以“手抄论文”来说,书写每一个汉字的结构与走向,才能激发内心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膜拜与虔诚,为今后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多了一份定力与信念。此外,书写论文俨然比电子论文更能触摸学术思想的真谛、强化深度思考的探寻。或许,文字本身就是缓慢的,犹如中华文字演化与延续一样,从甲骨文到隶属、再到现今方块简体字,“手抄”的意义必然比电子版爬格子来的更加凝重。
    要知道,这一传统的规定,是出自一所师范类大学的文学院,有着沿袭可追溯的传统。试问,一个保留至今的大学“自选动作”非得因技术的进步而“喊停”吗?笔者认为,大可不必,尊重学校和学院的选择,让大学自由、独立、人文、传统的精神与意义得益延续,才是大学精神代代相传、新货相系的内在要义。并不认为,电子版的方便与快捷,就能否定手抄的特别含义,毕竟论文也是毕业的一种成长仪式,何况在文学院的特定框架内更有某种难以言说的价值分量。
      大学教育并非简单的功利性创造,而是人文精神崇尚与创新的推介。全社会在关注大学教育的时候,应该把更多尊重和理解置于大学育人的精神与价值上,而非一切朝着有“利”的方向出发。否则,诸如艺术、文学、诗歌等造诣,是不是该在AI等人工智能现代技术上让步呢?我想,如果从这个角度思维,绝大多数人都是反对的,毕竟真正的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的,如同“文学院”多一些“手抄论文”的原始质朴人文气息,不应该大惊小怪。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