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网论>深度>

破解干部“三不为”需政府“三作为”

时间:2017-07-03 11:56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朱建斌 点击:
近期,记者在西部一些省份基层调研发现,在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党心、民心背景下,当前各级党员干部普遍立起“严”字标,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明显增强,胡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大为减少
    近期,记者在西部一些省份基层调研发现,在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党心、民心背景下,当前各级党员干部普遍立起“严”字标,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明显增强,胡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大为减少。但值得注意的是,个别干部的担当意识却有所弱化,出现了因“害怕担责不敢作为、缺少激励不愿作为、本领欠缺不会作为”的“三不为”苗头。(6月19日新华网)
为官“不敢作为、不愿作为、不会作为”,归根到底是干部缺乏担当精神。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各级政府也应结合实际,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积极破解干部“三不为”现象。
   一是建立容错机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进一步深化改革是推进和发展社会主义,保持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必然选择和必经之路。但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改革难度越来越大,而且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是改革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导致基层改革试点,这种先行先试、由下到上的改革方式,难免出现纰漏,干部为避免担责不敢积极作为、畏首畏尾也是情理之中,因此,政府有必要建立改革容错机制,明确可以容错的条件和情形,用良好的机制为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干部撑腰鼓劲,调动和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是落实激励措施。如果说改革失败须问责,这种反向惩处机制是导致干部“不敢作为”的原因之一的话,那么对干部正向激励较少则是导致干部“不愿作为”的其中之一因素,从有关的调研也可以发现,当前各地在防治“为官不为”时目光大都聚焦在反向惩处上,对正向激励关注较少。实践证明,防治“为官不为”必须“堵”“疏”结合,坚持反向惩处与正向激励同时发力,才能发挥出综合效能。因此,政府有必要加强正向激励措施,尊重不同年龄、职级、性别、岗位干部的利益诉求和心理期待差异,充分运用政治、精神、物质等多种激励手段,构建起充满活力的正向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干部主动干事、积极作为。
    三是加强学习培训。“不敢作为”“不愿作为”是思想问题、作风问题,“不会作为”实质上是能力问题。如果干部出现能力危机,“不会作为”的话,政府不引起重视,不加以改变,往往导致的结果是“不愿作为”“不敢作为”,甚至“胡乱作为”。可见后果和危害是很大的。对待干部“不会作为”的现象,我们不能只当是能力水平问题来看待,而要将其作为影响发展大局的问题同等重视,正如“木桶理论”里说的,最短的木板才是决定木桶装水多少的决定因素。因此,政府有必要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干部学习培训,“非学无以广才”,只有通过学习培训,及时更新知识、紧跟时代步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问题。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