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评论>

评论:恶俗炒作背后是浮躁的商业环境

时间:2011-09-13 16:32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穿越女”、“换衣姐”、“卖鞋工”、“面膜姐”……地铁因人流量大、流动性高,似乎已经成为了炒作营销的最佳场所,各色人等纷纷出场出丑只为搏眼球,其实幕后都是策划炒作。 不难发现,这种营销方式很“便宜”,效果却明显:近似行为艺术的拙劣表演,加上网络“水军”推

“穿越女”、“换衣姐”、“卖鞋工”、“面膜姐”……地铁因人流量大、流动性高,似乎已经成为了炒作营销的最佳场所,各色人等纷纷出场出丑只为搏眼球,其实幕后都是策划炒作。

不难发现,这种营销方式很“便宜”,效果却明显:近似行为艺术的拙劣表演,加上网络“水军”推手,让事件“蹿红”网易评论关闭,传统媒体便以“社会新闻”为名传播。就算以负面新闻被报道,品牌吸引眼球的目的已经达到。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告系教师王迪博士对微博营销领域有研究。她认为,这类行为是一种恶俗营销:“营销有自己的伦理和道德。从功能上说,营销促进社会交换的达成。它必须要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给消费者带来利益,也可以给公众带来美感和享受。”

王迪认为,当下,公众的“注意力”无疑是宝贵的财富,而恶俗营销就是针对注意力而滥用营销手法:“以恶俗的方式吸引公众注意力并不聪明。要知道,声誉是品牌的生命,好的营销能提升品牌的声誉,恶俗的营销只会拉低、抹黑品牌的声誉,带来无法挽回的结果。如果社会上充斥着类似的手法,这就是一种营销环境的倒退。这是与整个商业环境的短视和浮躁密切相关的。”

王迪表示,要应对这样的营销,法律法规、商业模式的健全与社会道德的制约必不可少:“要制约的并不是普通网民,而是恶俗营销的操作者中国评论网,比如网络收费‘水军’。普通网民大多是看到了话题被顶上去才会关注的。”

对于传统媒体东方时事评论,王迪忠告:“微博只是网络传播的一种形态,网络作为传播平台的特征是多元、去中心化的中国评论,它为各方表达提供了非常好的场所。而传统媒体是社会公器,应该有自己的立场和社会良心。在这样的炒作屡次发生之后,传统媒体应该对此现象有所判断和评价,并促使公众和相关机构站在公序良俗的高度进行判断,而不该被网络牵着走。”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