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社会>

党组织的温暖千万不能送丢

时间:2015-01-30 12:36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周运华 点击:
让无数职工群众通过“送温暖”活动得到了帮助,得到了幸福感,懂得了感恩和回报,体会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温暖关爱,这,就就足够了。
 
    1月26日,笔者在《川南在线》(读到一篇《把温暖送丢了》的评论文章,笔者感觉到很纳闷?送温暖为啥会把温暖送丢了。到底是什么原因把温暖送丢了?还是看看作者有着怎样的说法。
      作者举出了一个例子:网上有篇帖子《领导下乡“送温暖”策划方案》,许是揭了政府的老底。一切都是策划好的,标语多大,多远能看见,选什么时间下乡,走访哪些家庭,有上访记录的不去,多少钱的红包写数额,多少钱的不写,乃至媒体怎么报道,都有通稿的模板,人名地名日期填空,全国可以通用……。回头想想网上的帖子,也就是这么回事,那个领导真的愿意去送温暖呢?那个领导真的是对困难群众如亲人?还不是面子上的功夫,形式主义罢了。
       什么是“送温暖”?还是让我们具体去了解“百度”字中有着怎样的解释含义。“送温暖”是党和政府关心基层群众和弱势群体的一种活动。每年节日,主要是春节,各级党委、政府都会安排向困难群众“送温暖”活动,主要形式是发送慰问金、食品、衣物、其它物资。“送温暖”是为困难者捎去党和政府的关怀,是真心解决弱势者的难处。它不是党和政府的“节日作业”,是责任和义务。“送温暖”是面镜子,反映党执政兴国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工作方法。通过“送温暖”探寻如何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的现实路径,通过送温暖活动党员干部可以零距离和群众进行互动交流,了解群众的期望,听取群众的建议。更好的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
      从字面上解释,“送温暖”已经够深刻的了。送温暖”是一种关怀、是一种真情传递、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是党的一面镜子、是对领导干部的考验、是对困难群众的牵挂和深深情义。然而,在“送温暖”的过程中,越来越走样了,越来越变味了。比如:握手递上米和面,寒暄拍照展笑颜。三五分钟走一户,群众说啥没听见……,用忽悠的方式给群众送温暖,用个人的面子工程送温暖,用不负责任的态度为群众送温暖,用傲气、脱离群众的方式给群众送温暖……,你想想啊,这种不合符实际的送温暖,群众能接受吗?必然导致群众骂声一片,也造成了干群关系紧张,影响了党的形象。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为此,“送温暖”活动像及时雨,解决了困难职工的燃眉之急。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温暖的关怀给人无穷的力量,能够让更多困难群众撑起一个天。
      那么,到底该如何送温暖?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多听听群众的牢骚话,多掏掏自己的心窝子,多想想工作没做好的歉意、让群众过上好日子的责任,可别把这一点温暖也给送丢了。笔者加一句:“送温暖”必须要做到“三贴近”,让无数职工群众通过“送温暖”活动得到了帮助,得到了幸福感,懂得了感恩和回报,体会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温暖关爱,这,就就足够了。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