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财经>

Hotel as Home

时间:2011-09-24 23:22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1984年,法国女设计师Andrée Putman用棋盘般黑白格纹铺满一间纽约酒店的台阶、地板和墙面。她可能仅仅想让曼哈顿那些西装革履的家伙惊艳一回,却没想到不单这家叫做摩根(Morgans Hotel)的酒店至此开始在纽约时髦了将近二十年,一个叫做精品酒店(Boutique Hotel)的专有

1984年,法国女设计师Andrée Putman用棋盘般黑白格纹铺满一间纽约酒店的台阶、地板和墙面。她可能仅仅想让曼哈顿那些西装革履的家伙惊艳一回,却没想到不单这家叫做摩根(Morgans Hotel)的酒店至此开始在纽约时髦了将近二十年,一个叫做精品酒店(Boutique Hotel)的专有名词也就此诞生。

正如一切Boutique一样,精品酒店意味着经营者在开酒店这件事上投注更多的注意力和个人趣味。

30年前左右,“为设计而设计”一度在欧美流行:比如“设计鬼才”Philippe Starck1990年为地产商Ian Schrager的纽约派拉蒙酒店重新设计了从大堂的桌椅、房间床柜再到浴室牙刷的各种细节。顺便提一下,自摩根酒店之后,Ian Schrager不断开办和投资精品设计酒店,每家都有不同风格。

之后设计渐渐隐形,大多数设计师不会用夸张的造型和表达作为精品的卖点,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统一的细节。比如上海璞邸精品酒店的各种金属配件(门把手、水龙头、床头台灯罩等等)都是从意大利进口的玫瑰金色定制品,浴袍是面纱和毛巾双面设计,而床品一定是240支纱的纯棉。

这样的描述可以应用到酒店设施的任何地方,比如地毯、备用信纸和洗手台上的肥皂。现在精品酒店的目标客户和1980年代的纽约旅客也没有太大的区别:高住店预算,但不想只是在每个地方都有一张舒服的床睡个觉这么简单─他们希望这经历本身新奇有趣。

所以你会看到本土文化体验成了精品酒店强调的元素。璞邸每间房间门口墙边都放着鱼缸,Waterhouse客房里放着搪瓷杯,而洲际为每一个入住旗下英迪格酒店(Hotel Indigo)的客人在客房的茶具旁准备了一大罐上海本地的大白兔奶糖。

如果光看硬件和设计,大酒店集团一如既往地强势。比如洲际可以气势磅礴地在黄浦江十六铺码头把30层高的原上海银行总部大楼改为英迪格酒店。

他们聘请知名设计公司HBA(Hirsch Bedner Associates)让这家酒店和洲际旗下所有其他酒店不一样:客房里装点着石库门式的灰色砖墙,中式灯笼样子的床头灯或者民间刺绣图案的地毯;起起伏伏的旧船钢板拼成了酒店大堂走廊的墙壁;上海的老地图直接刻在了电梯内部的墙上和地毯的红色纹路里,连地图上的路名用的都是旧式的拼音。

“随着个性化消费趋势的发展,消费者已经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产品,在连锁酒店跑马圈地格局初定之后,精品酒店正接力成为酒店行业的新军。”洲际集团大中华区市场营销副总裁Nick Barton说,“在上海开出英迪格酒店是为了顺应全球高端酒店业的精品化热潮。”

在上海这样的地方,如果你不那么纠结什么才是真正的Boutique,你的选择大多数都会来自大酒店集团。十多年前,喜达屋集团就推出了连锁品牌W Hotel,在2005年时又推出了W Hotel的姐妹品牌Aloft(雅乐轩)。2008年,万豪酒店集团与Ian Schrager的精品酒店管理公司合作推出万豪旗下定位为“生活时尚精品酒店”的Edition品牌。同样在上海外滩,你还能看到希尔顿旗下的华尔道夫(Waldorf)。

现在精品酒店、设计酒店(它们有时候还被叫做Lifestyle酒店)、奢华酒店之间的界限已经开始变得模糊。大多数人都被一眼看到的色彩与设施俘获,但其实那些看不见的部分大有不同。

Nick Barton说,当那些满世界转的商旅客人对各个城市里标准一致的大酒店产生审美疲劳时,他们就转向精品酒店,“他们是经验丰富的旅客,在追求独特与全新体验的同时,同样重视该酒店的可靠性上海银行,是否来自管理成熟的酒店品牌仍然是他们重要的考量标准。”

没错,大多数情况下,大酒店集团都能把安全感作为一种商品出售─在他们出租那些房间的同时。规范化的服务和品牌知名度让很多人在抵达异地之前就知道自己不必为琐事困扰。但……他们做的也仅限于此。

用一个复杂的说法,在那些硬件设置之间上海财大,大酒店可以保证各种“不出错”,但无法做到对客人事无巨细的关心。后者就像一种融合剂,让酒店各个环节都连起来了。当然,还有个更简单的说法─同样是2000元左右的平均价位,大酒店处理不了挑剔。

和Nick Barton的定义不同,精品酒店JIA把自己的消费者描述为一群希望有“我生活在这儿”的感觉的住客。“他们经常住酒店,可能一年有200个晚上是在酒店度过的,他们经常在全世界不同的地方出没,早就厌倦了到哪里都听同样的话、睡同样的房间。”上海JIA酒店的总经理Richard Yap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这家位于上海南京西路的精品酒店于2007年8月开业,挂出的客房价格一度超过上海大多数五星级酒店,至今为止保持了73%的平均入住率,“有35%到40%都是回头客。”

在Richard Yap看来,精品酒店提供的是一个保留客人生活习惯的空间。

最近JIA经历了3个月的“改造”,把大堂从一楼搬到了三楼,而这么做的目的是完全杜绝外人的进入─虽然在设计之初JIA就把酒店入口设在了比南京西路“清净得多”的泰兴路上,但平常还是会有路人透过深色的玻璃向里张望。“如果是在你自己的家,不会有陌生人这样来随便打扰你。”

按照JIA的逻辑,酒店大堂就像家里的客厅,酒店住客可以在那里自由社交,或者随意取用饮料,但这个“客厅”功能应该只专属于酒店的住客,至于“像大酒店那样在宽敞的大堂里开个餐厅赚钱”就更不用提了。JIA 由一栋1920年代的上海老建筑改建而成,整栋7层楼的建筑外观都没有明显的标志,“因为如果是自己家,不会挂个招牌。”Richard解释道。

上海的JIA是新加坡姑娘Yenn Wong的第二家精品酒店,她从小跟父亲住遍全世界各种风情的私人度假村和酒店。10年前,当父亲把家族产业里一栋在香港有15年历史的公寓楼交给她打理时,她想做的就是把这幢25层高的旧楼改造成一家个性鲜明的精品酒店─设计师就是Philippe Starck。他完整保留了整个建筑的外观式样,但对内部房间天然的小巧格局做了大幅度的改造,把空间做了更为紧凑的布局。Yenn说,要有家的样子。

而对于三年后在上海开业的那家JIA来说,Philippe Starck的角色则由来自香港的设计师Andre Fu、Darryl Goveas和墨尔本的设计公司BURO和HP&G共同扮演。他们分别负责大堂、餐厅与客房的设计。

有趣的是,JIA的每间客房都带有一个设施齐全的厨房。“为了让住客保持他们的生活方式,就需要有这样的设计布局。”上海JIA酒店的总经理Richard Yap解释道:“用不用厨房取决于客人,但这绝不是我们设不设立厨房的依据。”他打了个比方,客人哪怕只是想在房间里泡一碗泡面上海移动,有厨房提供给他时才会让他有“嗯,这样才对嘛”的感觉。

就是这样一群会来住精品酒店的人,Philippe Starck干脆把他们称为“挑剔一族”,说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所以在香港JIA酒店中国评论网,即便客房面积更小,Philippe Starck也要想办法用不到两个平方米的面积在里面规划出一个厨房─一个让人忍不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图片文章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