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教育思考>

别让农村教育“孤独”

时间:2017-05-18 11:01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王刚 点击:
“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农村教育发展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笔者坚信,在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农村教育将不再“孤独”!
      油城村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县800多米高的太行山上,村民们仅靠两条盘山路与外界相连。在村子的东北角,有一个特殊的小学——油城学校,目前,这所学校里面只有一个老师和一名学生,被称为是“最孤独的学校”。学生数量减少主要因为村里太穷,年轻人到了婚龄后,都到外面生活,没人愿意在村里。(5月16日《光明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关系着国家的未来,民主的振兴。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我们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从科技和教育着手。” 看到这个“最孤独的学校”,我们不禁要问: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教育吗?当然不是!
    为什么会出现“最孤独学校”呢?我想,在不久的将来,农村地区还会出现更多的“孤独学校”。“孤独学校”背后包含的是农村教育的“孤独”,什么原因造成村村教育的“孤独”呢?一是农村学生数量减少,学龄人口减少。二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增多。三是是家长为保证教育质量将子女向城镇学校大量输送。四是部分家庭因为贫困让适龄学生不得不辍学。
如何解决农村教育“孤独”呢?笔者认为,要从国家、社会、家庭三个方面入手。
     从国家层面讲:第一要务是发展农村经济。只有积极发展起来了,才能减少甚至消除因贫困辍学的情况发生。其次,国家腰围农村教育提供教育设施,培养教师,为农村孩子创造必要机会和物质条件,要让农村教育不在“孤独”,保障公民均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优质的教育设施是农村教育的基础,优秀教师是农村教育的核心。如何留住农村教师一直是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农村教师的政策,但笔者认为:国家在政策措施、工资待遇、职级晋升等方面应该更加的向农村教师倾斜,只有这样才能留住人才,留住学生,才能发展好农村教育,让农村“孤独学校”不在“孤独”,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从社会层面讲:社会应给与农村教育更多的理解和关爱。目前来看,社会对农村地区的教育、农村地区儿童(尤其是学生)给与了很多帮助和关心,但这种帮助和关心更多的体现在物质上。作为社会,应更多的从农村地区学生的心灵健康、开阔视野、快乐学习、快乐生活等方面予以帮助。同时,中华文明起源于农耕社会,历来就有“耕读传家”的传统。中华文化的根脉在农村,教育是传承文化的主要途径。社会应该更加注重挖掘农村文化,让农村文化、农村精神激发农村学子的自信。
   我国有13亿多人口,超过半数生活在农村,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在农村。农村教育是农村的希望。只有农村教育发展好了,农村才能发展,农村才不会“孤独”,农村教育才不会“孤独”,
从家庭层面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由此家庭教育是事关孩子成才的重要因素。每个人出生后所接触的第一个环境是家庭,它是塑造性格、品德、意志、情感的重要场所。作为家长,要充分保障孩子受教育的权利,要把目光放长远,不能因为经济条件或“重男轻女”思想等剥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要让农村教育不“孤独”,需要家庭的支持和理解!
   “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农村教育发展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笔者坚信,在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农村教育将不再“孤独”!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