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纪实>观察>

“不舒服”未必就是坏事

时间:2018-08-24 11:34来源:评论网 作者:孔德柱 点击:
“不舒服”是一种主观感受,当感受到不舒服时,往往心理上和行动上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当下,一些党员干部认为“八项规定”管得严了,这让一些干部感叹:“工作又苦又累,抓得紧、管得严,干部越来越没当头了,越来越不舒服不自在了。”
    “不舒服”是一种主观感受,当感受到不舒服时,往往心理上和行动上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当下,一些党员干部认为“八项规定”管得严了,这让一些干部感叹:“工作又苦又累,抓得紧、管得严,干部越来越没当头了,越来越不舒服不自在了。”(8月23日《云南日报》)
      如今在机关,总有那么一些人一谈论工作就直摇头,感叹“没意思”。有的觉得当领导“没意思”,权力受到很大限制,能调动的资源越来越少,工作要求却越来越高;有的觉得当公务员“没意思”,工资待遇没见增加多少,灰色收入渠道却基本被堵死;还有的觉得努力工作“没意思”,超编清理、延迟退休等工作相继开展,提拔几率越来越小。
     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不难看出,之所以会有那么一些人人有“不舒服”、“没意思”、“没当头”的抱怨和感慨,源于早已习惯了以前贪图享乐、舒服自在的“逍遥生活”。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紧箍咒”持续发力,大环境发生改变,与之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他们“消化不良”,从而滋生了“不舒服”、“没意思”、“没当头”的心态。
《孟子》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实,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处于和平建设时期,一味追求舒服,寻找自在,思想就会麻痹大意,危机感、责任感、紧迫感就会淡化,轻则影响干事创业精气神,重则损害群众利益,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甚至有可能关乎民族兴衰、国家存亡  。
    “不舒服”未必就是坏事。“不舒服”的背后很大程度上是没有辩证看待压力,对压力表示无条件的抗拒,其实压力并非一无是处的“洪水猛兽”,要善于把“不舒服”的压力转化为发奋图强的精神动力。所谓: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在组织行为学中,有一个“压力效应”,意思是说:适度的压力有利于我们保持良好的状态,更加有助于挖掘我们的潜能,从而提高个人与社会的整体效率。不逼自己一把,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当干部就是不能太舒服,干部太舒服,老百姓肯定不幸福。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党员干部,一方面,要从内心深处坚决克服和抵制“平平安安占位子、舒舒服服领票子、庸庸碌碌混日子”般的“舒服”,尽可能用自己的“不舒服”为群众换取舒服自在,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另一方面,要辩证看待工作生活中的“舒服”与“不舒服”,“不舒服”才会让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学会接纳“不舒服”,善于把“不舒服”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源动力”,学会在“不舒服”的环境和经历中汲取向真、向善、向美的力量。
一言以蔽之。正如阿里集团懂事马云所说:真的很累吗?累就对了,舒服是留给死人的!苦才是人生,累才是工作。当前,面对脱贫攻坚的“硬骨头”、改革发展的“拦路虎”,我们要自强不息,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决心和勇气,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奋斗进行到底。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