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读书思考>

云霞:别让“文山”成飘浮的责任“大山”

时间:2018-04-24 10:52来源:评论网 作者:云霞 点击:
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约束下,“文山会海”现象显然没有全部退出历史“舞台”,还在个别地方“兴风作乱”。或许,大多数人对“文山”的感知还很模糊,而西部一贫困县科级部门全年收文3831份,向乡镇转发642份,便是最形象准确的数字说明。个别基层单位一边抱怨深受“文山”之害
     近日,《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在西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采访时,县上一个科级部门的干部反映,去年一年,他们单位共收到市级部门和县里几大班子的文件3831份,经过整合修改,该局全年向乡镇发文642份。如此算来,一个科级单位,每天要接收处理十几份文件,要制定下发两份文件。(4月20日新华网)
     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约束下,“文山会海”现象显然没有全部退出历史“舞台”,还在个别地方“兴风作乱”。或许,大多数人对“文山”的感知还很模糊,而西部一贫困县科级部门全年收文3831份,向乡镇转发642份,便是最形象准确的数字说明。个别基层单位一边抱怨深受“文山”之害,浪费时间精力公款,同时又主动为“文山”添砖加瓦,岂不自相矛盾?
其实不然,与个别地方工作“痕迹化”管理过余、依赖过度有莫大关系。发文成了落实的“标配”,工作干没干,痕迹来说话,文件成了干工作的物证,不可或缺。相反,如果不制定方案、发出文件,则可能被扣上“工作不落实”帽子,严加问责。
     背景如此,“套路”自然也就满满。工作任务一来,不是先落实,而是制定方案、发出文件。因为公文的命令性,哪怕收文单位不情愿,不想干,但都无法拒绝,只能当“二传手”分给下级和其他部门干。如此一来,公文俨然成了光明正大推责的“载体,造成了恶性循环,上级发给下级、部门之间相互发,乡镇发给村社,越到基层文件越多,岂能不堆成“文山”。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过多、过滥的文件满天飞,工作任务在文件中飘来飘去,在部门间推来推去,久久难以落地,工作效率提不上来,工作重点抓不出来,甚至有的工作在文件中呼呼睡大觉,无人问津,使“文件落实文件”变成了现实,大把时间精力都在干虚功。
     凡事过犹不及,制定文件、下发文件,是开展和部署工作的常规方式,不可因噎废食,全盘否定公文的重要性。但必须对公文、对自己的责任保持敬畏之心,该自己干的事,不推给别人;该自己担的责,不转嫁他人;能不发的文,尽量不外发,积点滴之功,才能慢慢削减“文山”的高度,让部门的职责回归本位。
    当然,铲平高高的“文山”,关键要改革考核检查模式,从重文件、材料的误区中走出来,更加注重实绩,同时要自上而下纠正不作为、形式主义之风,彻底把“文山”夷为平地。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