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民情”让党员干部脱贫攻坚更有为

时间:2017-09-25 12:47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祎潔 点击:
脱贫攻坚不是形式主义,更不是“一阵风”,而是较为长期持续的过程。因此,我们的党员干部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开展“访民情”活动,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真扶贫,在精准扶贫中奋发有为,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共享发展成果。
       今年4月初,河南省邓州市全面开展了“千名干部下基层、访民情、解难题”活动,1734名优秀党员干部组成了578个市派工作队,深入全市有贫困人口村、治安乱点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开展工作,每周在村开展工作两天以上,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贫困村实实在在的帮扶。(9月15日人民网)
       作风建设是党的生命线,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是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继而提出反对“四风”和“三严三实”的具体要求,并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将党的作风建设推向深入,使党风为之一新,民心为之一振。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是新形势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践行为民宗旨的深入实践,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改进干部作风的重要措施,也是推动跨越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推进干部作风转变为抓手,全面推进干部队伍建设。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深入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真正把忠诚党和人民事业、做人堂堂正正、干事干干净净的干部选拔出来,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访民情”活动正是巩固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转变党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的重要之举。
       充分认识到开展“访民情”活动的重大意义,把握和运用好“访民情"活动这个载体,党员干部就要“身入”“心入”走基层,关心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帮助解决贫困群众实际困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以服务人民为宗旨,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自觉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策于民,谋福祉、解忧愁、为群众办实事,以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扎实开展“访民情”活动。
      开展“访民情”活动,就要多接触贫困群众,听民意。古人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开展好“访民情”活动,党员干部就要结合本地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民情日记》记录自己走访中的所见、所闻,通过入户向贫困群众宣传脱贫攻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党的惠民政策。同时,掌握好困难群众,重点人员情况,通过建立对口联系帮扶制度,确保每个困难户、重点人员都有结对联系。党员干部可选择一户相对比较困难的贫困户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提出帮扶目标和帮扶措施。
      开展“访民情”活动,就要多引导贫困群众,促发展。习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基层党员干部作为脱贫攻坚的一线工作人员,是群众发家致富的领路人,是落实各项精准措施的中坚力量。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就要积极引导贫困群众解放发展思想,转变发展观念。一方面,加强技能培训,提高致富本领。通过把本地一些“土专家”、“田秀才”等“草根人才”请到田间与课堂,讲述创业知识,交流致富经验,激发群众的发展愿望。另一方面,加大宣传教育,弘扬正能量。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手机短信、互联网络、农村广播等现有的宣讲资源和平台,把看得见、信得过、学得会的理论知识、经验技术,直接、快速、有效地传播到群众中去。闲暇之余,以摆“龙门阵”、“微型课堂”等形式,把讲堂摆到院落里。
      脱贫攻坚不是形式主义,更不是“一阵风”,而是较为长期持续的过程。因此,我们的党员干部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开展“访民情”活动,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真扶贫,在精准扶贫中奋发有为,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共享发展成果。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