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正在“芝麻开花”

时间:2015-05-18 11:04来源:商业见地网 作者:独家撰稿人 赵筱赟 点击:
中国并未接近崩溃边缘,而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的世纪并非已进入终章,而是刚结束开篇。

中国经济正在“芝麻开花” 商业见地网

 同过去五年相比,国际经济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美国经济逐渐复苏、日本、欧洲经济疲软,全球“货币大战”一触即发,通货紧缩成为多个国家面临的难题……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正走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正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一些改革“硬骨头”已到了不得不“直面”的时刻。

2014年,中国GDP增长率下降至7.4%,是过去25年来的最低点,许多人预计2015年中国的GDP增长率将继续下降。虽然7.4%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让许多其他国家望尘莫及,但他们不像中国这样,需要在未来十年里创造数以千万计的就业岗位。

因此,一些专家对中国的经济前景感到忧心忡忡——他们警告说,由生产推动的中国式增长已经难以为继。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2013年就曾说中国“将要撞上自己的长城”。

可以预见,未来五年,无论对世界而言,还是对中国来说,经济发展之路都难以走得轻松。

不可否认,当前中国经济有下行压力,但同时也有上行的推力。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夏斌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出现的十个好苗头,要对中国经济保持信心。

首先是产业结构已经出现改善的苗头。近年来,中国十分重视第三产业发展,陆续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高技术、节能、家政服务、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等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从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方面不断深化、细化和完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重点从加快推进服务领域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了对第三产业的投入力度,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36463亿元,跨越60万亿元关口。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8.2%,高出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标志着中国经济正式迈入“服务化”时代,意味着中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第三产业主导加快转变,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回顾近10年来,第二产业增速基本保持在10%以上,而第三产业只有在2006年和2007年增幅超过10%,但两者增速之差逐年缩小,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2012年,第三产业增速“追平”第二产业,但占GDP的比重依然略低于第二产业。

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3%;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再次超过第二产业。

在工业化、信息化以及居民消费升级的多重因素推动下,第三产业增长强劲。初步核算,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1%。

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增速比第二产业高0.8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第二产业高5.6个百分点。高端制造业和现代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表明,中国经济正处在向中高端演化的过程,并将持续这一过程。

初步核算,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406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7.9%。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5%,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比第二产业高出15.6个百分点,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第三产业占比持续上升,这表明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转型升级已到了关键阶段,中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第三产业主导加快转变,中国“服务化”进程已不可逆转,并且越来越快。

今年一季度,新登记注册企业数比上年同期增长38.4%,互联网+上零售额在前几年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一季度增长4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4%,比工业平均增速高5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增长50%以上,快递业务量增长45%以上。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中国经济在分化调整中,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主体在加快孕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在加快成长。

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2015年一季度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同比增长9.9%。其中第三产业税收增速高于第二产业7.7个百分点。

从二、三产业增速看,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二、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分别增长5.9%和13.6%,三产增幅高于二产7.7个百分点,特别是受营改增政策效应驱动,三产中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税收增长突出,增幅分别为20.7%和17.8%。

从产业税收占比看,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二产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由48.3%降至46.5%,第三产业税收由51.6%提至53.3%,税收结构优化反映出经济结构调整态势良好。

近年来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并得到优化的主要原因主要归结为,第一,促改革取得实效,持续的简政放权激发了市场活力。

第二,经济转型效果明显,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增强,很好地弥补了工业增长放缓带来的冲击。

第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取得成效,尽管很难具体衡量,但是带动了工商登记的增长,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四,开年以来陆续出台的稳增长措施很好地起到稳预期的效果。

其次是需求结构在改善。2014年最终消费与GDP的贡献比达到51.2%,比2013年高了1.2%。消费在增长,出口在减少。

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2.0%,实际增长10.9%,增幅分别放缓1.1和0.6个百分点。房地产、汽车等传统主导市场降温,但是信息消费等新模式、新业态迅速发展,2014年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9.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

海关总署5月8日公布,4月进出口总值1.96万亿元,同比下降10.9%。其中,出口1.08万亿元,下降6.2%,降幅较3月收窄8.4个百分点;进口8739亿元,下降16.1%。4月贸易顺差2102.1亿元,扩大85.2%。

对这一数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认为,外贸进出口数据反映了目前我国外贸形势延续了一季度总体疲弱趋势。

与之相对比,今年一季度,消费增速虽略有下滑,但仍以较为平稳的速度运行。在这种背景下,此次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将有助于提升消费率,增加消费对GDP的拉动作用。

4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从降低进口关税、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进一步推进境外旅客购物通关和退税便利化等五个方面部署完善消费品进出口相关政策,丰富国内消费者购物选择,促进消费升级。

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扩大消费同样成为了二季度稳增长的重点内容,会议指出,“要注重扩大消费需求,有针对性地挖掘消费潜力,努力提高消费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去年以来在投资增速持续下滑、出口不佳的情况下,消费一直发挥着经济增长“稳定器”的作用。

“从数据来看,消费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消费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正在日益加深。”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表示。

除了降低关税,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还进一步要求:结合税制改革,完善服饰、化妆品等大众消费品的消费税政策,统筹调整征税范围、税率和征收环节;增设和恢复口岸进境免税店,合理扩大免税品种,增加一定数量的免税购物额,方便国内消费者在境内购买国外产品;进一步推进境外旅客购物通关和退税便利化,严格落实进境物品依法主动申报纳税要求,制定支持跨境电商进口的检验检疫政策,清理进口环节不合理收费;加快推进中国产品品牌提升工程,支持实体店发展,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规范市场秩序,严打假冒伪劣,促进优胜劣汰等。

“这一政策是顺应了这样一个需求:国人对进口消费品的需求在增速。”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表示,此次消费品进口降税主要集中在服装、箱包、化妆品、中档腕表、汽车整车、家电、可穿戴设备领域,这些领域很多消费品已经成为大众日常消费品,随着去年以来许多进口消费品纷纷降价,很多入门级奢侈品也在向大众消费品转变,因而政府有理由降低这些商品的进口关税。

根据统计,去年进口消费品同比增速达14.9%。另外有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人出境旅游超过1亿人次,这1亿人次在境外的消费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而造成中国近年来高端消费外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国内外价差。《2015中国消费市场发展报告》中就指出,国内进口高端消费品的价格远远高于境外,消费价格的透明化,使消费者不愿支付高额价差,大大影响了国内消费欲望。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这五类产品的20个品牌高端消费品,中国内地市场价格比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

在赵萍看来,由于各国不同流通成本的存在,国外商品和国内商品是不可能同价的。这一政策虽然会使国内企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但也为国内相关产业带来了“鲶鱼效应”,促使国内企业提高自身研发设计、产品品质、品牌价值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国内企业做出改变,实现“浴火重生”。

安盛投资管理新兴亚洲高级经济师姚远认为,尽管经济放缓,中国的经济结构却正在改善。

他说,去年消费增幅高于投资和净出口增幅,可见经济调整已带来一些鼓舞人心的成果;而油价下降、可观的薪酬增长及稳健的家庭住户资产负债表都将继续支撑个人消费,预计消费增幅的趋势将会继续。

第三是工业结构内部产生了积极的变化。根据2014年主要工业行业的增长情况,发现凡是国家鼓励的、需要加快投资的和民生相关的投资增长速度都是非常快的。

反过来,需要调整和压缩的行业生产增速明显放缓,部分高耗能行业的投资下降非常明显,像六大高耗能行业,平均投资增速同比下降了2.4个百分点,大家比较关心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比去年下降了5.9%。

从生产状况看,中国的高技术产业得到了快速增长,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比去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同时在我们整个工业经济的占比从12.1%增长到了12.8%。

反过来看,钢铁、水泥和平板玻璃,这是政府工作报告承诺的五个需要化解产能过剩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几个领域,钢铁的增长是0.9%,水泥1.8%,平板玻璃1.1%,略有增长,这是我们所希望的。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毛伟明指出,通过去年的努力,尤其是重点省份的努力,中国在淘汰落后产能上花了较大功夫,实现了较好效果,去年淘汰落后钢铁3110万吨,淘汰水泥8100万吨,淘汰平板玻璃3760万重量箱。

当时向全国人民承诺的,钢铁淘汰量是2700万吨,水泥是4200万吨,平板玻璃是3500万重量箱,都出色地完成了淘汰任务。

第四是利润结构。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季度工业数据依旧不能乐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2073.4亿元,同比增长2%;发生主营业务成本207617亿元,增长2.2%;实现利润总额12543.2亿元,同比下降2.7%。不过虽然利润依旧呈现同比下降的趋势,但3月份利润降幅已经收窄,利润率有所提高。

国有控股企业成为拖累一季度工业利润的主要因素,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一季度共实现利润总额2496.4亿元,同比下降29.3%,另外股份制企业和集体企业利润总额也有5.2%和1.3%的下降。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则成为亮点,利润总额分别增长了6.2%和6.8%。

数据显示,采矿业成为利润重灾区,一季度共实现利润总额655.5亿元,同比下降了61%。而受原油价格变动的滞后效应和高成本原油库存逐步消化等因素影响,石油加工等行业盈利则明显好转。3月份,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利润同比增加107.5亿元,比1至2月份盈利大幅好转,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幅提高5.8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何平博士在解读最新一期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时认为,3月份工业利润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利润降幅有所收窄,二是利润率有所提高。他认为,其中原因一是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下降,增加了企业盈利空间;二是企业投资收益由降转升,拉动利润增长1.5个百分点。

另外,财务费用由升转降也是促使3月份工业利润降幅收窄的原因之一,降息对企业的增利作用逐渐显现,使得3月份企业财务费用同比减少65.9亿元,相当于拉动利润增长1.3个百分点。

在经济速度下行,整个工业利润不是太妙的情况下,2015年第一季度工业利润增长速度是同比负增长,而装备制造业的增长速度是4.2%,其中计算机等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增长速度高达48.4%。

另外,2015年一季度,中国建材行业实现利润856.1亿元,同比增长2.1%。

2015年一季度,全国水泥产量42792万吨,同比下降3.4%,去年同期为增长4%;商品混凝土产量3072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0.5%,增速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平板玻璃产量19472万重量箱,同比下降6.0%,去年同期为增长1.7%。

水泥、平板玻璃价格均下跌。3月份,全国P.O42.5散装水泥平均价格为293元/吨,比上月下跌4元/吨,同比下跌20元/吨,跌幅分别为1.3%和6.4%。重点建材企业平板玻璃出厂价为56.2元/重量箱,比上月下跌0.3元/重量箱,同比下跌8.2元/重量箱,跌幅分别为0.5%和12.8%。

建材行业行业市场竞争力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5年一季度,中国建材行业实现利润856.1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水泥制造行业利润32.3亿元,同比下降67.6%;平板玻璃行业利润9.1亿元,同比下降26.6%。

第五是投资结构。投资数据显示,民间投资比重稳步提高。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高级统计师王宝滨表示,近几年来,国家不断出台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的政策,民间投资增速一直高于全部投资,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持续上升。1-4月份,全国民间投资78355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全部投资增速高0.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5.3%,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此前表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如4万亿一样的投资是不可行的,这时候拉动经济增长的必须是高效率的投资,而民间投资是最有效率的,今后每年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在80%以上,中国经济结构才能够趋于合理。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民间投资发展呈现出总量比重稳步提高、投资结构逐步优化的特点。从总量来看,2010年至2013年,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5.9%、60.3%、61.4%、63%,增速为32.5%、34.3%、24.8%、23.1%,分别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7个、10.5个、4.2个、3.5个百分点,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未来民间投资的方向,保育钧表示,这些年城镇化建设盖了很多房子,但留下来的许多有待于配套、有待于补齐的活儿要靠民间投资,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还有垃圾、污水的处理,都需要民间企业来投资。

而国家大力倡导的消费领域,也都是投资方向,包括扩大移动互联网信息消费、促进绿色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化消费、养老健康产业消费等,都给民间投资提供了无限的商机。

此外,中国发展起来之后,还要帮助邻居国家把基础设施搞起来,互联互通,通过技术把其他的国家带动起来,这也是极大的商机。

针对小微企业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互联网企业在创业初期得不到投资支持等问题和建议,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政府可以拿出一部分钱来做种子基金,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加入,政府只求本金安全而不求高回报,多承担部分风险,让利民间资本,更好地引导民间资本向前投。

第六是收入分配结构。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9.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

这意味着尽管宏观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城乡居民收入保持稳步增长,并继续跑赢GDP增速。这一平稳开局,也为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与就业状况总体上较为稳定有关。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一季度,我国城镇新增就业320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一季度,我国调查失业率大概在5.1%左右,总体比较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收入分配结构也在持续改善,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城乡居民的收入倍差也在下降。一季度,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是2.61,比去年同期缩小0.05。

农村居民收入快于城镇,一方面受益于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另一方面,也与农民工外出务工收入稳步上涨有关。据统计,到2月末,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3000元,同比增长11.9%。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等因素相互交织,局部地区的就业压力可能会有所加大,这些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形成一定压力。

为了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下一步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让老百姓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能够有明显增加。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各项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把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调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标准提高、居民医保补助增加等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第七是单位GDP能耗。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6%,完成全年的目标相对较乐观。去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8%,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十二五”前四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3.4%,“十二五”规划的总目标是下降16%。

发改委副主任张勇指出,因为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时候,一些地方在狠抓稳增长的情况下容易转移节能工作的注意力。煤炭、原油等能源价格的大幅下跌也容易造成企业在节能改造的积极性方面有所降低。

一些地方满足已有的成绩也容易有“歇歇脚、喘口气”的想法,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给节能工作都带来了新的挑战。

张勇表示,今年是完成“十二五”目标的收官之年,要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好《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行动方案》的各项任务部署,争取超额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

发改委正在研究节能减排“十三五”规划,将综合考虑落实能源消费革命的要求,确保完成对外承诺。中国正在积极地准备气候变化巴黎会议的相关文件,争取上半年提出。

第八是就业。就业是我国发展的一条底线,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多个场合指出,只要就业不出现大的波动,即便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也能接受。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中国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324万人,同比减少20万人。

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认为,从总体来看,我国就业形势依然平稳,相对于庞大的就业群体,20万左右新增就业的波动应属正常。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新常态下,民众就业的选择更加多样性,同样会导致按照传统统计标准下的新增就业人数减缓,因此不必多虑。

“有一种解释认为是因为春节比较晚,而且现在农民工返城就业没有那么着急。”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说,另外,这也可能反映出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城镇新增就业增速确实有所减缓,我们还要继续观察。

“从市场的供求来看,求人倍率一季度是1.12,同比还略有上升。”信长星说,“就是说112个岗位对应着100个求职者,在职业介绍机构里面岗位还是充足的。”

这位副部长分析说,就业形势能总体保持稳定,一是因为虽然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是整个增速还是比较高的,并且还在7%以上。第二是经济总量盘子大了,增长一个点,能带来经济的增量和就业的增量和过去完全不一样。第三是结构的优化,第三产业占比这几年迅速提高,而第三产业对就业拉动能力是最强的。

“第四是改革红利的释放。”信长星说,从去年以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的增长非常快,今年一季度是日均1万个。

全年来看,鼓励创业,鼓励科技创新,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业的压力以全年来看还是能够完成。

第九是CPI。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数据显示,4月CPI同比上涨1.5%,涨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在解读数据时表示,受去年同月基数较低影响,部分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有所扩大,从而推升了CPI。

今年以来,通胀一直低位运行,目前年内低点为1月份的0.8%,接下来三个月则一直持稳在“1%时代”。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低通胀状态在弱势改善,随着货币政策进一步趋松,央行加大流动性投放将有助于物价企稳,并考虑到二、三季度CPI翘尾因素为年内高峰,近期CPI同比可能小幅回升,但回升的幅度有限。”

尽管今年通胀预期目标下调至3%,但从目前机构预测数据来看,全年实际涨幅或在2%左右,大大低于预期目标。

数据还显示,4月PPI同比下降4.6%,与上月持平,连续38个月同比负增长;同时环比增速重现恶化,从上个月的-0.1%扩大至-0.3%。

“上游行业通缩压力依旧很大,目前国内经济增长疲弱,特别是房地产投资下滑对经济的拖累尤为显著,因此相关工业品例如钢铁、煤炭等价格依旧低迷。”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宏观研究主管章俊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说,预计未来随着基建项目开工提速,及房地产销售转暖所带动的房地产投资重启,PPI将企稳改善。

连平也表示,随着翘尾因素的逐渐回升,未来PPI同比跌幅可能收窄,工业通缩压力将得到减缓,但负增长态势将延续到下半年。

第十是在经济减速过程当中,未发生系统性风险。事实上,一定程度上,中国近期经济增长放缓是不可避免的。

三十年的高增长让中国成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经济总量的边际增长愈发困难。即便按当前汇率计算,中国GDP也已经在2014年突破10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如果名义增速达到10%就要增加1万亿美元,相当于比世界经济强国沙特阿拉伯的GDP总量还多。

如此大规模的高增长必然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这种增长需要无限制的能源供应作为支撑,对环境造成了极大压力。中国的碳排放量已经超过了美国和欧盟的排放量之和,而且仍在持续增加。

有鉴于此,中国别无选择,唯有放缓增速。尽管7%对于世界大多数经济体来说仍属于高速增长。

但对中国来说,这一速度能使煤炭、清洁饮用水等基础投入的需求降低到中国力所能及的水平,也能够帮助中国更好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兑现其在2014年《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的承诺,最迟在2030年开始减少碳排放总量。

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适应经济新常态,目前成效显著。2015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虽然“十二五”规划在实施中遭遇经济增长放缓,但其中五大目标的逐步实现增强了经济实力,改善了人民生活:

一是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中国已经超额完成目标,城镇新增就业达5000万人,这一重大成绩与同期美国和欧洲高居不下的失业率形成鲜明对比。

二是调整经济结构,服务业比重从2010年的43%增至2014年的48%,这个目标也提前完成。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从2010年占GDP的1.76%增至2015年的2.2%。这一目标也已经达成,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科研经费支出第二大国。

这项投资已经开始产生红利:2014年,距中国通过首部专利法还不到30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就比美国多近50%。

四是提高社会福利,包括扩大医保体系,目前已覆盖超过95%的中国人口。五是改进八项资源环境指标,包括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

与此同时,以中国的标准看,“十二五”规划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并不高。中央政府将GDP增长目标定在7%,计划到2020年将人均GDP在2010年的水平上翻一番。这些目标向各个地方政府发出清晰信号:经济发展要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

当前中国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两倍有余,不过这一差距今后将日益缩小——新的发展模式将拉动国内消费,促进GDP持续增长。当然,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也会给国内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尤其是新增就业和粮食增产可能会减少。

但这是结构转型的代价,为了更大的发展,付出一定代价是值得的。

光大证券总裁薛峰表示,正在推进中的改革客观上要求必须有持续稳健的经济基础来支撑。国企改革,土地改革,多年的难题迎刃而解;一系列经济托底措施陆续出台,稳增长各项政策逐步显现,中国经济整体在未来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

尽管,经济增长率已下降到个位数,但经济增速下行态势将趋于平稳,成为逐步过渡并稳定在新的均衡点上的新常态。当前,政治、社会与经济改革已走向深水区,将持续释放出巨大的制度红利,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

市场对改革的信心进一步提升,改革创造的机会将带动资本市场新的繁荣,随着政府不断降低融资成本,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逐步完善,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正循环持续增强。

可以说,改革的实质性进展就是股市的最大驱动力,A股已经站到了中长期上升通道的新起点上。

展望未来经济形势,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博士认为,政府将经济增长稳定在下限之上的决心和能力仍在,经济发生硬着陆的概率较小。

更多的政策宽松措施,包括货币政策的放松还将进一步推出,确保经济格局的稳定。经济增长的高度虽然仍将有限,但能为改革的推进留下平稳的环境。

正如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所说,中国并未接近崩溃边缘,而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的世纪并非已进入终章,而是刚结束开篇。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