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未完,钱包已完”“你是不是被人情消费掏空”“感觉放假比上班还累”...每逢节假日,类似的“哭戏”总不绝于耳,比如有网友列出了20多个红包清单,一大篮子“重磅炸弹”,让网友再次为“人情消费”进行了一场震荡性的讨论。往往,讨论归讨论,做法归做法,公众还是要自觉或不愿地加入到“人情消费”中,大有“年年恨人情消费,岁岁有人情消费”之势。那么问题来了,年年在网上“批斗”的人情消费,究竟有多么顽劣?偏偏年年被反、被叱骂,年年还成了“主角”? 国庆逢中秋,喜上加喜,假期的每一天都是中国文化和传统认知里的“好日子”。嫁娶、乔迁、办寿、立卑、购车、置业等等,也扎堆而来,纷繁杂芜、你我皆行、乐此不疲,“人情消费”不仅仅有难以承受的第一波,还有第二波、第N波...每一场喜事,主人家大操大办、风风光光,客人则红包一个比一个数字吉利、金额更高,你来我往、一迎二送,“人情消费”在往来之间变了味,本是联络感情、相互帮助、彼此默契的亲友关系,退变成攀比、奢靡、浪费之风,甚至成了亚历山大的任务和负担。 “人情消费”也意味着餐饮浪费之风的发端,宴席要求上档次、菜肴“只要贵的”、酒水也得“那那年”,满满一大桌子菜,不能搁了脸面、更不能被他人宴席比下去。所以说,“人情消费”既是一场亲情内涵变质的消费,更是一场资源浪费的行为。其携带的恶俗风气,对基层群众的侵蚀更是不可饶恕的。人情风泛滥,夹带了浪费之风、攀比之风、盲从之风,让基层群众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被裹挟、被带偏,健康文明的精神生活,被物质的浪费和异化的“人情”绑架,还能滋生什么样绿色生态的基层情感空间? 一个恶俗存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年年被众人喊打,却年年存在。“人情消费”就是这样,没有人不愿意对之切割,但没有谁能够走出“人情消费”怪圈,成为第一个“破窗者”。为了照顾所谓“风俗”、照顾大伙“面子”,风俗也就演变成了“恶俗”。在此,需要区分的是正常人情交往与“人情消费”的关系。前者是必备的亲情动作,后者是人情的负担。显然,“人情消费”成了“年年上演的哭戏”,归根结底还是公众缺乏理性追求和正确观念所引发的,总认为一些过度、泛滥的“人情”是理所应当的,“节日里风风火火、花天酒地”是可以原谅的,“大过节的”效应在莫名的传染和播种,你我都在其中汇聚斡旋。从而,让每一个人想逃离其中的人而不能放下。 道理很简单,今天你花费出去的“人情消费”,明天就会被想方设法成为他人的“重磅炸弹”。你与我与他、昨天与今天与明天,“人情消费”为了“人情”而消费,浪费了大量资源,实际被“人情”所束缚和购买,甚至连“半点人情”也没有,无非满足了空洞了“风光”和口头的“祝愿”,下一步让单纯的亲友情感变成了“返还人情”的算计。因此,“人情消费”不但不能让亲情滋养,更是玷污情感的催化剂。 无论怎么看,“人情消费”都是于人性情感、价值取向、精神建设等有负面影响的,为此打破“人情消费”之困,还须每一个人走出藩篱,走出错误认知的禁区,别总觉得离开“人情消费”就剥离了亲情。要知道,亲情是在日常时刻一个联系、某个特殊时段一次伸手、关键时期一剂给力,细水长流般的交流远胜于乍欢之下的热闹。 当然,“人情消费”滋生的社会治理问题,是政府相关部门不可忽视的课题,还得从制度上拿出办法,对“人情消费”亮剑。尤其是基层党委、政府要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让“人情消费”在村民集体商议的座谈上,回归村民和基层真实的心声。“解铃还须系铃人”,想必这才是“人情消费”回笼的根本之举。 (责任编辑:佚名)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保健 | 征婚交友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运动竞技 | 新硬件时代 | 消防应急 | 雄安新区 | 粤港澳大湾区 | 一带一路 | 物联网 | 欧洲频道 | 非洲频道 | 亚太聚焦 | 两会频道 | 澳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美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晚霞溢彩 | 人社保障 | 特色小镇 | 互联网+ | 国际交流 | 科技创新 | 实业发展 | 网络金融 | 产业联盟 | 脱贫攻坚 | 投资发展 | 智慧城市 | 科技工业 | 会议专题 | 聚焦海外 | 新疆建设兵团 | 民政工会 |
“人情消费”之困不该是“年年上演的哭戏”
时间:2022-05-22 16:05来源:评论网 作者:段官敬 点击:
次
“假期未完,钱包已完”“你是不是被人情消费掏空”“感觉放假比上班还累”...每逢节假日,类似的“哭戏”总不绝于耳,比如有网友列出了20多个红包清单,一大篮子“重磅炸弹”,让网友再次为“人情消费”进行了一场震荡性的讨论。往往,讨论归讨论,做法归做法,公众还是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精彩文章
-
- 房价宰客必须严惩
雷山县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却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经济需要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
- “人情消费”之困不该是“年年上演的哭戏”
“假期未完,钱包已完”“你是不是被人情消费掏空”“感觉放假比上班还累”...每逢节...
- “胖的焦虑”不要被节假日放大
朋友圈有不少朋友晒图“哭沮”:中秋节不敢吃月饼,国庆大餐害怕肉类,晚上吃夜宵也...
- 特朗普不会让美国患者享受同等待遇
说实话,特朗普并不是不怕死的人。就在他被检出新冠肺炎呈阳性之后,他还带有恐惧色彩...
- “一把两米长的砍刀”,砍不破一张窗户纸
网络用语的发明,有的是为了逗趣、纯粹好玩,有的是耍点意思、与众不同,有的可能还是...
- 台湾国民党的提案暴露了“台独”本质
由此可见,在台湾的国民党内部,主张台独的人不是少数。只有洪秀柱等人是真正拥护两岸...
- 房价宰客必须严惩
- 中央文献网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央统战部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央编制办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中国国土部
- 中国环保部
- 中国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中国农业部
- 中国商务部
- 中国文化部
- 中国卫生部
- 国务院法制办
- 国务院新闻办
- 国务院扶贫办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法国新闻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紫 光 阁
- 中纪委监察部
- 路透社中文网
- 京东商城网
- 英国国通社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1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