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啸风生”启征程,“虎踞龙盘”镇粮关

时间:2022-03-14 17:38来源:评论网 作者:李星宇 点击:
以“龙蟠虎绕”形制之势,提升粮食产量,守住粮食安全之关。

 

习近平总书记3月6日下午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们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始终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我们自己手中,以“虎啸风生”之势开启发展新征程。

“龙蟠虎绕”形制之势,提升粮食产量,守住粮食安全之关。“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关乎民生大计、国家发展之根本,是国家发展历来最重视的问题之一。一是要压实各方责任,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落实更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底线,实现产销平衡的稳定,保证粮食产量只增不减。二是要妥善保管粮食,古人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当前我国粮食需求增长,粮食增面积、提产量难度增长,推动节粮减损工作,加快粮食安全保障法出台,建设智能节粮模式,在无形当中增加“良田”,为国家和人民管好粮食。三是要增加农民利益,“食为政首,谷为民命,”粮食是农民的根本,谷贱伤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各级政府要落实相关惠农政策,完善粮食补偿机制,实施农民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有效稳定粮价;同时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生产机械化水平,提升粮食产量和品质,延长农业生产链条,让农民在粮食产业链条当中获得更多附加值,提高农民种植利益,激发农民积极性。

“龙吟虎啸”燎原之威,压实各方职责,保护耕地红线之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我们要以坚决保护耕地,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基石”。一是要减少耕地污染,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药等化学药品的大量滥用、塑料薄膜的到处丢弃、工业废水的随意排放,严重污染着耕地环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食是人生存的基本源,被污染的耕地,不仅导致粮食产量下降,还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坚持耕地保护优先的原则,推广虾稻共生、稻鸭共生等生态种养模式,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加强水环境保护、最大程度的减少土壤污染。二是要保障耕地面积,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一方面要落实耕地保护责任,采取最严格的措施,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加强土地流转监管,坚决打击耕地占优补劣问题,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另一方面要坚持耕地保护优先原则,不定期地开展耕地保护督察工作,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不能为了产业项目,减少耕地面积。

“如虎傅翼”奋进之姿,加快科技创新,振兴粮食种植之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一是要重视种源质量,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加政策扶持,营造更好的科技氛围,培育我们自己的农业人才,抓住种子这枚农业发展的“芯片”,提高我国品种的科技含量,增强整体创新能力,大力培育自己的良种,充分发挥其蕴藏的巨大应用价值,提高粮食产量。二是要推动科技赋能,开展种业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要加强种业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粮食科技创新应用水平,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到实处,鼓励校企研积极开展合作,完善种业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优化种业市场竞争环境,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市场准入机制,调动企业育种研发的积极性,推动我国种业的高质量发展。

“龙翔虎跃”昂扬之态,丰富食物种类,保障各类供应之关。“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食物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发展,为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要抓住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以虎虎生威之态,丰富食品种类,保障各类食物有效供给。一是传统产业升级,面对人民群众对食物结构的需求逐渐多元化,要树立大食物观念,在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的同时,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食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利用区域自身资源,坚持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的理念,丰富农产品种类,聚焦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二是现代农业优化,随着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我们要抓住时代的脉搏,大力抓好现代农业生产,不断提升农业开放程度,实现科技引领农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优化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最终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布局,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