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时政>热点观察>

家的方位还在,却错过她的很多季节

时间:2016-02-15 11:47来源:未知 作者:李育蒙 点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农民中熟练掌握互联网的人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农副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往全国各地。当然这也得益于农村人观念的转变,大学生毕业回农村,在以前会被嗤之以鼻。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农村也欢迎走出去的人再回来,带动大家共同发展。
61
家乡的老人们想看后辈走出去,也想看后辈能走回来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原来我想衣锦把乡还;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家里总有年夜饭......”第一次听这首歌,是多年前看《人在囧途》的时候。那时候没想到,有一天我也会把“回家过年”当成一件大事。在这之前,我虽也离家,但从来没有感受过春运,没有等到临近过年才急急忙忙往家赶。而这次返乡,当我挤在火车的车厢连接处,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和乱七八糟堆在一起的行李,更加理解了“回家”这一满车人最迫切的心愿。烟花春联、腊肉飘香,“过年回家”已成为一种文化传承下来。

 

故乡:方位还在,却错过她的很多季节

 

  下了火车,赶大巴,倒三轮。当小三轮转过山头,爷爷奶奶的坟头出现在眼前。那一块山地里,埋着许多老去的祖辈。他们在世时都说,去世后找个视野好点的地方,能望到那条唯一可以走出山口的道路。他们想看到后辈走出去,也想看到后辈能走回来。

  “近乡情怯”或许是游子们普遍的感受吧。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块地方叫做乡愁,这乡愁里包含着对逝去童年的追忆、对乡村底蕴丢失的担忧、对亲戚朋友离开的缅怀、对农村未来的无限憧憬......

  有人说,故乡除了方位还在,其他的都变了。故乡成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从贫穷到改革开放后的繁荣,再到现在的“空心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只存在于诗中,能看到“布谷声声催夏种、了却蚕桑又插田”的却只有老人......凋敝,似乎可以总结这眼下所看到的农村。

  但每年回家,还是能看到这古老的山村所迸发出的生机。或许我们都该承认,我们错过了故乡的很多季节。这些季节只存在于儿时的记忆里,或者母亲的电话中,金灿灿的油菜花、沉甸甸的谷穗,还有漫山的映山红、屋檐下的小飞燕、池塘里的蛙鸣、小路上的萤火虫......其实,缅怀乡村的过去,也是为了更好地迎接乡村的未来。

 

美丽乡村:外表先变美,再寻找发展的模式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以前只觉得这是诗中的画面,“牧童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也早已消失在现代化进程中。但是,从白雪皑皑的东北回到湖南的小山村,成片的绿还是给了我不少惊喜。在用柴取暖做饭的年代,光秃秃的山让乡村显得死气沉沉。但这几年邻居们都说环境确实好了,山上的树都长起来了。虽然村子被山围着,但当在电视上看到北方漫天黄沙,看到雾霾,还是觉得农村好。山是绿的,水是清的,天是蓝的。长期生活在村里的老人都说,我们都只知道雾,从电视里才知道还有一种东西叫做霾。

  比起城市,农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农村慢慢融入大自然,城里也有人开始回迁。青山绿水,甚至一口新鲜的空气都足以让进城的人惦着乡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的水土更能养育农村的故乡人。父亲说这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从外表上先变美,然后再去追寻一种适合乡村发展的模式。

  赶在年前,和父亲上了趟山。十年前种下的杉树已有碗口粗了,密密麻麻成片成片的那时候封山育林,就是想给后辈留下一点绿。随着能源的更新,沼气早已入户,柴火基本上不用了,树得以保存,山上的野东西也多了。生态环境变好的最大证据,就是山上能找到野猪和猴子了,他们有了栖息之地。

  前年开始的湖南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人的居环境又更上一层楼。以前的泥泞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昔日里车子一过半路灰尘的画面没有了。道路两旁建了专有的垃圾坑,有专人清理。基层政权也注重农村环境建设,家家户户开始清洁评比。白色垃圾减少了,村民的环保意识更强了。宜居环境正在逐步形成,脏、乱、差的印象已大有改变,道路宽了,财路就通了。环境变好了,农产品才更受欢迎,更有销路。

58
当农产品遇上互联网+,农民的“财路”更宽了

 

“山货”进城:当农产品遇上互联网+

 

  道路宽了,财路就宽了。

  市场经济时代,规模经济难免会丢掉原生态的味道。而真正的原生态或许也就只有在农村,生于农民之手。所以我一直觉得,农民吃的是最健康的。母亲说,她没想到某一天,发给姐姐的蒿子粑粑能两天就送达深圳。这得益于互联网、物联网。当农产品遇上互联网+,就超出了传统的意义。“山货”进城了、上网了,农产品变成了商品,不光带来了收入,也改变了农产品在农村供过于求的局面,同时城里人也吃到了真正的原生态。

  我有个朋友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回乡创业,把农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微博、微信等都成了交易的载体和宣传的平台。土鸡、葛粉、猕猴桃、野生菌、蜂蜜、地瓜等等,这些农村人习以为常的东西,成了城里人眼中的珍宝,并且愿意花高价钱来买这些东西。曾问过他哪来的勇气面对一座座大山,他说这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得益于物流的普及和交通等设施的建设。以前路不好,快递也没有,等到从邮局寄出去,有些时令性的农产品到客户手上时都坏了,不敢卖。现在不一样了,互联网上的宣传让城里人知道哪里能买到他们所需的农产品,快捷的物流也能把农产品带进城市的千家万户,带来了真正的实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农民中熟练掌握互联网的人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农副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往全国各地。当然这也得益于农村人观念的转变,大学生毕业回农村,在以前会被嗤之以鼻。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农村也欢迎走出去的人再回来,带动大家共同发展。

 

舌尖上的年味:饭桌上的一抹“绿”

 

  “回家过年,家里总有年夜饭......”《舌尖上的新年》的播出,带给我们最大的乡愁或许就是母亲的厨房吧!曾几何时,一天三顿酒是农民多么大的心愿,而如今早已实现。小时候,总憧憬着每天都过年,有特别多好吃的,家家户户备足年货,各种肉类等脂肪多的食物都要摆上年夜饭桌。对于曾经吃不饱的农民来说,吃得饱、吃得好是对过去一年辛苦的犒劳。而如今吃饱、吃好这两个阶段已经走过,农民也开始注重吃得健康。大鱼大肉的年夜饭也渐渐开始多样化。鱼肉是对过去一年的肯定和新一年的祈福,除此之外,清淡的菜系和水果也开始占据年夜饭的半壁江山。

  备年夜饭时,母亲说今年要多备点青菜,老吃油腻的东西不健康。在几个邻居家吃饭也惊奇地发现,每家都开始特别注意,在菜品上多了养生的品种。而在乡间的酒席上,最受欢迎的菜品恰恰不是那些大鱼大肉,而是青、素菜系的。母亲说现在带“绿”色的大家都爱吃,吃肉的反而不是特别多了。

  回家过年,记住乡愁。农村要发展,在保留传统的同时更要引进新思想和技术,在不忘故情之余更应该赶上这个时代。乡愁亦或乡忧?故情若在,乡愁就在;故乡若衰,乡忧难解!一边缅怀传统,一边建设未来,愿故乡永远放着“心”。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