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襄汾溃坝事故中被撤销党内职务的原临汾市委书记夏振贵,近日以山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的身份复出。梳理过去几年一些问责免职官员的经历发现,许多落马官员悄然复出,甚至官级得到提升,面对质疑,多是回应合规不了了之,网友称为被问责官员“带薪休假”的代名词。(8月2日《新京报》) 舆论对官员问责制度的关注焦点从“下台”转为“上台”,就是期待免职能够真正成为一种问责形式,能够起到惩前毖后的警戒作用。但免职官员总是悄然复出,甚至官级还得到了提升,显然会让公众认为此前的免职只是糊弄舆论的权宜之计;而简单回应“合规”,网友却只能用“带薪休假”来讽刺,则进一步透支了公众对问责有效性与坚决性的信任。可见,免职官员如此悄然复出,实则是一种双输。要打消公众的质疑,实现双赢,就需要给免职官员复出一个看得见的过程。 人非圣贤,熟能无过,免职官员的复出本身不是一个问题,而问题在于以什么的姿态、什么样的程序才能让免职官员的复出获得公众认可,不衍生为社会信任的“次生灾害”。目前,我国《公务员法》及相关处分条例中,对公职人员的处分,只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六种;《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也只是规定免职官员“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两年内不得提拔”,可见免职并不是一种真正的问责。公众之所以关注、质疑免职官员的复出,实质上是在期待问责制度的完善。 对问题官员复出,人民网在2012年3月曾有一个民意调查,结果显示50.5%的人反对问题官员复出,认为“谁能担保问题官员不再出问题”;虽有6.4%的人认为“不能只看一时一事一棍子打死”,但却有41.2%的人建议“问题官员复出要公示听取民意”,真正对问题官员复出不太关心的只有2%。如何担保问题官员不再出问题?如何让问题官员复出获得民意的认可?没有一个看得见的过程,即使理由再详实丰满,也难打消公众的疑虑,即使听取民意,民意也无从谈起,自然也就难逃习惯性质疑了。 网友将官员免职讽刺为“带薪休假”,这也就说明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官员一旦被免职,就从公众和舆论的视线中消失了,免职期间享受着怎样的待遇,做着什么样的事情,表现如何,公众都不知道。在突然复出或者晋升之时,留在公众印象中的依然是一副“带病之躯”,产生质疑也就再自然不过了。实际上,体制内的人大概也都知道,官员免职期间确实如“带薪休假”,要么让了位置无事可干,要么管一点闲事。实际上,要让问题官员真正“知耻而后勇”,不因一时一事埋没了一个人才,就需要给免职官员一个重新证明自己的舞台。 因此,要完善免职官员的问责和复出机制,除了在最后程序上要公开透明、要公示听取民意之外,重要的是要在免职期间的“治病救人”上下功夫,不能真正变成了“带薪休假”,变成了“躲风头”。一是在免职期间的工作安排上,可降职使用,甚至是重新从基层干起,当然待遇上也应随之相应,只是在复出的安排上,可以直接官复原级,甚至是提级;二是要主动公开公示免职期间的“改造”情况,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从而不埋没一个人,也不莣纵一个人,让免职官员以看得见的形式获得公信后再复出。 看官员下台,不是民众的诉求核心,民众只想让“必须有人为此负责”落到实处;让免职官员不得复出,也不是民众的真正诉求,民众只是不想让一个问题缠身的官员再给自己带来噩运。因此,在免职本身就不是一种真正问责手段的情况下,组织部门也应该慎重对待免职的决定,不能为了缓解一时的舆论压力而违背组织本心,从而导致复出时的舆情“次生灾害”。也就是说,免职官员复出纠结的本质,还是在问责上,多一些彻底的问责,也就会少一些复出的尬尴与争议。 (责任编辑:佚名)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频道 | 征婚交友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亚太聚焦 | 晚霞溢彩 | 运动竞技 | 两会频道 | 人社保障 | 欧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一带一路 | 物联网 | 新硬件时代 | 非洲频道 | 美洲频道 | 澳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新疆建设兵团 | 网络金融 | 特色小镇 | 互联网+ | 国际交流 | 科技创新 | 实业发展 | 聚焦海外 | 产业联盟 | 脱贫攻坚 | 投资发展 | 智慧城市 | 科技工业 | 会议专题 | 民政工会 |
多一些彻底问责就会少一些复出争议
时间:2013-08-03 20:13来源:噎壑諣 作者:噎壑諣 点击:
次
舆论对官员问责制度的关注焦点从“下台”转为“上台”,就是期待免职能够真正成为一种问责形式,能够起到惩前毖后的警戒作用。但免职官员总是悄然复出,甚至官级还得到了提升,显然会让公众认为此前的免职只是糊弄舆论的权宜之计;而简单回应“合规”,网友却只能用“带薪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星二代”缘何频频“坑爹”?
- 下一篇:秦火火渴望投机取巧一鸣惊人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精彩文章
-
- 多方发力筑牢农民工工资支付防护网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等12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农民工工资...
- 推广新能源汽车还需新举措新办法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11-2015年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由于新能源汽车较...
- 零距离服务值得推广
生意好时每天有三四十名顾客,还雇了两名员工帮忙。每月纯收入至少五六千元,养活全...
- 干部莫倒在了“双节”上
国庆、中秋“双节”将至,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廉洁”关,期间难免会...
- 廉洁自律,方能收获有价值的人生
遵纪守法,靠外力约束,更靠内心自觉。领导干部应守望正道、秉持公心,面对诱惑忘掉私...
- 互联网群立法:谁为不当言论买单?
互联网群立法,要求群主们切实履行好监督管理职责,确保群内不当、不雅、不实的言论不...
- 多方发力筑牢农民工工资支付防护网
- 中央文献网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央统战部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央编制办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中国国土部
- 中国环保部
- 中国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中国农业部
- 中国商务部
- 中国文化部
- 中国卫生部
- 国务院法制办
- 国务院新闻办
- 国务院扶贫办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法国新闻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紫 光 阁
- 自助游网站
- 中纪委监察部
- 路透社中文网
- 京东商城网
- 英国国通社
- 有 券 网
- 中国靓号网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