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云邀请八十多位知名企业家畅谈他的乡村教育理想的时候,我正在一个贫困村驻村扶贫,带着工作组反复做一个农村孩子的思想工作,让他返校读书。这个孩子作为贫困地区农村低水平教育循环下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却在县城的学校里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进度,产生了辍学念头。 这大概也正是马云和俞敏洪两种乡村教育办学模式观点最终的共同指向:哪一种办学模式更适合乡村的实际?哪一种模式更能为乡村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公共产品?
“马模式”与“俞模式”并无本质区别
集中资源办学,让孩子们在学校寄宿,提供更好的就学环境,配备安全校车对孩子们进行接送……这种“寄宿制”模式,其实已经在上一轮撤点并校中进行了实践。马云的理想,是让这些学校有更好的条件,有更大的承载能力,有更好的老师,最终是通过更好的资源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 分散办学,让孩子尽量“最近入学”(非“就近”,因为再远的学校都可称“就近入学”)、走读,让乡村学校“小而美”……这是分散办学模式,有村落的地方就有学校。俞敏洪的理想,是让孩子不早早受离家之苦,用小而美的分散办学,安放孩子和乡村的亲情。 其实,无论是“马模式”,还是“俞模式”,其初心和归宿,都是让农村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尽量少受罪,尽量拉近与城市教育的质量差距,并无本质区别。而能提供好的教育模式就是农村最需要的模式,马云与俞敏洪的两种模式,核心都在于提高教育质量,都是农村需要的教育模式。 问题是,现在许多农村既没有马云集中资源办好学校的模式,也没有俞敏洪分散办“小而美”教育的模式。无论是撤点并校后的寄宿制学校,还是在分散教学点,其教学质量的低水平循环仍在继续。
农村教育不能“规定”某种办学模式
事实上,对幅员广阔的农村地区来说,无法用一种或者两种模式来“规定”教育应当如何来办。因为即使是如今广泛认可的这两种模式,也分别有他们水土不服的地方。 以我们帮扶的这个村为例,这里远离城镇,连商店都没有一家,离乡政府都有十多公里的山路。由于地理环境艰苦,且村民居住分散,无论在村里的哪一个位置建教学点,大多数孩子都要走很远的山路。因此,在这里一是不可能建“小而美”的学校,二是即使建起之后,孩子们的奔波并不会因此减少多少。在这里,全乡有一所功能齐全、容量足够、教学教育尚可的寄宿制学校,可能更符合实际需要。 而部分居住相对集中、适龄儿童较多且远离城镇的村落,则可能更适合直接建校就近就读,而不宜撤点并校搞寄宿制。 从马云选择的贵州山区来看,搞寄宿制更有利于孩子的安全和教育质量提高。我老家在金沙江北岸,村里有一所完小,但所覆盖的区域内,在撤点并校之前有数个教学点,其中一个教学点只有一位老师,学生只有几人,却要教一至三年级的所有课程。这种教学点,其教育质量如何,根本不用费心思去猜测。山区受限于地理和交通,分散的教学点并不具备起码的教育公共产品提供能力。 以目前农村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实际而论,大多与“冰花男孩”王福满所处环境差不多,高山深谷、村民居住分散、父母多外出打工、地理环境恶劣、上学路途遥远、寄宿制学校学位不足……这样的环境,并不具备“小而美”的分散办学条件,寄宿制虽非完美,但却是现阶段相对可行的改善型办学模式。
农村教育的困境不是来自“模式”的改变
事实上,农村不仅仅是缺乏办学的“模式”,更重要的是缺乏安全和有质量保证的学校。 在我老家的那所小学,大约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孩子,每天要走一个小时以上的山路赶到学校,期间要经受水库碧波的诱惑、山间小路的艰难、村内恶狗的追赶……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一些“意外”的事件。直到寄宿制学校建成,孩子们才算结束了日复一日艰苦的求学路途,能够在温暖的宿舍住宿、在温暖的教室上学。 从就学环境的改变来看,老家现在的寄宿制模式,就是好的模式。但是,从教育质量上来看,却并不容乐观,现在的孩子们成绩反不如以前,这是因为办学模式的改变吗? 显然不是,教育质量不如以往,不是因为就学条件的改变,而是因为软件设施的改变。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教师的分配并不由市场主导,我们村小和乡初中校就有不少外地高材毕业生,后来甚至有几位北大等名牌大学毕业生任教。在三十年前,这样的人才队伍已经不亚于大城市的重点学校,因此,虽然我们远在县城八十公里以外,但村小和乡初中的教学质量经常能居于全县前三之列。 但随着各地经济发展,城乡环境差距越来越大,地区差异也越来越明显之后,人才的二次分配被差异化的市场所主导,优秀教师队伍“人往高处走”,农村的进城,城里的到市里,市里的到省里,人才资源不断往环境更优、待遇更好、发展更大的地区流动,乡村教育的魂被抽空,质量一落千丈。 农村,特别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农村,地无三尺平,基础设施极其落后。试想一下,一个连去小商店都要翻越十几公里大山的地方,有多少人能用情怀在这里服务一辈子?
农村迫切需要“好的教育”而非“好的模式”
因此,目前农村教育所需要的,不是“模式”之争,而是能够根据地理环境打造符合实际需要的安全可靠的学校,并能够以政策和经济导向为农村输入更多的优秀教师。 无论是如马云设想的安全温暖、设施齐备、有安全校车、有专业的学校生活管理员的寄宿制学校,还是如俞敏洪希望的能就近入学、不离开父母家庭、可以安放亲情的“小而美”学校,都是农村所需要的。 关键在于实现的路径。而路径的核心是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吸引力则来自于福利待遇和生活教育教学环境的改善。 我身边就有人提出这样的构思:为农村教师发放“地方粮票”。这一构思的核心是贫困地区农村教师不受职称的“天花板”限制,只要在农村教学岗位上,就能够拿到上不封顶的聘用职称,同时享受到相应职称的工资福利待遇。但这一“地方粮票”只能在这个岗位上有效,一旦离开了农村教学岗位,所获职称就“归零”。 这是一个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导向作用的地方性解决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激励部分优秀教师向农村逆向流动,为农村教育添加核心动力。 但是,这毕竟只是在自身范围内寻求的改变,而更大范围更高层级的差异依然存在。如何填补这中间的距离,就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了。马云令人敬佩的地方,就在于他是一个实干家,愿意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乡村教育提升的实践之中。校车、生活管理员、更好更安全的学校,都是改变农村教育环境的务实举措,都有利于吸引教师安全教学,也都是农村所急需的基础性公共设施。 作为一个身在贫困地区且长期关注农村教育的公民,我也真心的希望,教育界也好,企业界也好,少一些对“模式”的纠结,按照农村的情况,实实在在地为改善农村教育的基础条件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佚名)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频道 | 征婚交友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亚太聚焦 | 晚霞溢彩 | 运动竞技 | 两会频道 | 人社保障 | 欧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一带一路 | 物联网 | 新硬件时代 | 非洲频道 | 美洲频道 | 澳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新疆建设兵团 | 网络金融 | 特色小镇 | 互联网+ | 国际交流 | 科技创新 | 实业发展 | 聚焦海外 | 产业联盟 | 脱贫攻坚 | 投资发展 | 智慧城市 | 科技工业 | 会议专题 | 民政工会 |
提供好的教育产品,就是乡村所需"办学模式"
时间:2018-02-01 10:42来源:新华网 作者:廖德凯 点击:
次
在马云邀请八十多位知名企业家畅谈他的乡村教育理想的时候,我正在一个贫困村驻村扶贫,带着工作组反复做一个农村孩子的思想工作,让他返校读书。这个孩子作为贫困地区农村低水平教育循环下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却在县城的学校里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进度,产生了辍学念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上海市妇儿工委公布“携程亲子园事件”调查情况
- 下一篇:“唯论文导向”如何扭过来?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精彩文章
-
- “唯论文导向”如何扭过来?
分类评价改革已见成效,但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仍然存在“以论文论英雄”的现象“唯论文...
- 提供好的教育产品,就是乡村所需"办学模式"
在马云邀请八十多位知名企业家畅谈他的乡村教育理想的时候,我正在一个贫困村驻村扶贫...
- 上海市妇儿工委公布“携程亲子园事件”调查情
“携程亲子园事件”发生后,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作出批示,要...
- 清北人师四大名校办中小学附中支出超13.5亿元
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在其信息公开官网公布了2016年度部门决算...
- “洋高考”催火高中生跨境赶考团 人均出境3次
由于内地没有SAT、ACT考点,考生必须要远赴境外赶考。随之而起的一种名为“SAT考团”...
- 学校厨房开“直播”,厉害了!
校园食堂的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摄像头的“走马上任”成就了“政府主导,部...
- “唯论文导向”如何扭过来?
- 中央文献网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央统战部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央编制办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中国国土部
- 中国环保部
- 中国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中国农业部
- 中国商务部
- 中国文化部
- 中国卫生部
- 国务院法制办
- 国务院新闻办
- 国务院扶贫办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法国新闻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紫 光 阁
- 自助游网站
- 中纪委监察部
- 路透社中文网
- 京东商城网
- 英国国通社
- 有 券 网
- 中国靓号网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