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社会研究>

让“人才红利”持续释放“澎湃动力”

时间:2023-03-14 16:15来源:评论网 作者:刘玉玲 点击:
3月13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记者会并在回答中外记者提时指出,我国人口红利并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逐步形成,发展的动力依旧强劲。
     3月13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记者会并在回答中外记者提时指出,我国人口红利并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逐步形成,发展的动力依旧强劲。
    人才蔚起,国运方兴,人才实力已是中国创新发展的最强底气。当前“人口红利”逐渐减弱,由人口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提升带来的“人才红利”正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成为战胜风险挑战、增强发展韧性的重要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以制度革新、强化保障等举措激活人才“一池春水”,释放“人才引擎”澎湃动力,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跑出新时代“加速度”。
    以放权松绑激发创新创造动力。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人才之桨”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之舟”的关键动能。随着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成为科技体制改革重点。从印发《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再到颁布《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简政放权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空间,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有效增强了广大科技人才的创新动力和信心。当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研发人员总量2022年超过600万人年并多年保持世界首位,人才强国实现由追随型、追赶型向领先型、领跑型转变,创新创造的动力强劲澎湃。
   以减负增效增强安心安业活力。人才是创新的根基,让科研人员安身、安心、安业,才能充分释放创新创业活力。近年来围绕激发科研人员活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聚焦给青年科研人员造成压力的痛点难点,开展了一系列科技人才政策和科技体制改革,从《关于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若干意见》到《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科研人员减负行动进入3.0时代,改革红利直达科研一线,科研人员少了羁绊束缚和杂事干扰,创新创造的血液更加畅快流动,自由探索的精神更加蓬勃生长。与此同时,尊重人才工作规律,构筑新的科研范式,构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人才文化氛围,让科技人才耐得住寂寞,从容安心坐稳“冷板凳”,从而在科研上取得新突破。要高度重视潜在人才培育,对那些有潜力但一时业绩尚不突出的要舍得“投资”,防止人才资源的变相浪费,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以激励保障营造爱才惜才环境。济济多士,乃成大业。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进、培育、评价激励机制,秉持公正、客观原则,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才评价体系。要加大领军人才的自主培养力度,培养涌现更多能够自主提出重大原创科学问题、建立理论体系、形成学派的高端科学家。持续完善国际引才相关配套政策,提升海外人才吸引能力。同时,要平衡好国际引才和本土育才的关系,避免“重引进、轻培养,重经历、轻能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用好“揭榜挂帅”“赛场选马”等用人模式,从科研一线、生产一线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中征集“真榜”,以能力、实绩为标准公正“发榜”,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在科研和产业领域通过“赛马”攀登更多“科技高峰”,让中华大地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广阔舞台。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