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观察>

王思聪“立帖吃翔”要实现?这门生意40天融资近12亿

时间:2017-05-11 15:14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未知 点击:
共享充电宝行业融资进展不断。5月8日早间,共享充电宝行业内三家企业小电、Hi电、非常电发布最新的融资消息。近40天时间,共享充电宝行业内总融资额已逼近12亿元人民币。

如果说在共享单车之后,还有什么东西比较火,那一定是共享充电宝了!

共享充电宝在争议中突进

共享充电宝行业融资进展不断。5月8日早间,共享充电宝行业内三家企业小电、Hi电、非常电发布最新的融资消息。近40天时间,共享充电宝行业内总融资额已逼近12亿元人民币

今日,小电科技正式对外宣布已在2017年5月初完成B轮3.5亿元人民币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高榕资本联合领投,腾讯在本轮融资中对小电进行了加持。40天时间内完成3轮融资后,“小电”的总融资额逼近5亿元,成为目前行业内已知拿到融资额数量最大的公司。

Hi电同样主打桌面型共享充电宝,今日早间,Hi电宣布已在4月中旬获得近亿元A轮融资,由光速中国领投,某知名基金和老股东跟投。新晋玩家、主打小机柜模式充电宝分时租赁的非常电也宣布获得早驰资本数百万种子轮融资,并宣布天使轮千万级别融资也已经明确。

关于共享充电宝的争议不断,是否能满足刚需、高频、大市场,除了短期内能否赚钱,其长期的持续性和成长性备受争议。

而在共享充电宝的商业逻辑屡遭吐槽时,整个行业却在争议中突飞猛进。

据公开数据统计,今年3月31日以来,共享充电宝行业宣布获得融资的有Hi电、来电、街电、小电等。40天时间,11笔融资,近35家机构入局,融资金额约为12亿元人民币,是2015年共享单车刚出现时获得融资额的近5倍。共享单车之后,充电宝俨然已然成为新一轮资本蜂拥的共享风口。

王思聪放狠话,陈欧“主动”接招

共享充电宝火到什么程度?就连“娱乐圈纪委”王思聪也加入进来了。

这个“加入”不是说王思聪给哪家共享充电宝企业投资了,而是因为他发布的一条朋友圈动态。

3天前,聚美优品宣布将以3亿元收购共享充电宝企业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的60%股权,陈欧将担任街电董事长。

王思聪立帖吃翔要实现?这门生意40天融资近12亿

5日早上5点,王思聪更新了一条朋友圈,直指时下被热炒的共享充电宝:“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

王思聪立帖吃翔要实现?这门生意40天融资近12亿

面对王思聪的“拆台”,陈欧迅速在微博中予以回应:“谢谢思聪监督,不是每个项目都能做成,本来创业成功就是一件小概率事件,街电做不成可以做公益,但希望不要因为你的情绪不让这个项目入驻万达。”

王思聪立帖吃翔要实现?这门生意40天融资近12亿

同时,他也不忘在微博评论区调侃一番:

王思聪立帖吃翔要实现?这门生意40天融资近12亿

公开资料显示,在2016年5月4日出炉的《新财富500富人榜》中,王健林和王思聪父子合计财富达人民币1982.6亿元,排名第一。而据财富咨询公司wealth-x2015年7月22日发布的亚洲十大年轻富豪中,陈欧以11亿美元的财富位列第六。

在以往报道中并未发现有交集的两人,此次因为共享充电宝的话题而联系在一起,是真的“互怼”,还是借机炒作,给共享充电宝的话题再烧上一把火?

王思聪立帖吃翔要实现?这门生意40天融资近12亿

图片来源:陈欧微博

陈欧投资的这家共享充电宝企业为深圳街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街电),街电在4月初刚刚获得IDG、欣旺达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在获得此次3亿元融资后,聚美优品将占有街电60%股份,陈欧将出任街电董事长。此外,陈欧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3个月内,聚美优品将继续注入街电几十亿资金

正准备大干一场,一大早却被王思聪兜头泼下一盆冷水,也难怪陈欧要在微博反击了。

做电商的陈欧为什么投共享充电宝?

聚美优品和陈欧在这两年的遭遇,令人几分唏嘘。2014年5月16日挂牌纽交所,投资人收获的回报超800倍,然而在走过了假货风波、私有化风波之后,聚美优品的市值距巅峰值蒸发了9成。

原有业务萎缩已成必然,聚美优品现在在找寻转型的新出口。目前看,陈欧选择自主拓展+投资的组合方式推进转型。此前,聚美优品有过不少尝试,比如“美天早餐”,还未大规模推广即悄无声息关闭。显然,聚美优品的转型之路并不容易。

如今陈欧又高调入局共享充电宝,并亲自担任董事长。这一系列的跨界举动似乎更容易让外界摸不清聚美优品的未来会怎么发展。陈欧强于营销,但对于跨界做线下并不擅长,而共享充电宝也要求较强的线下运营能力,所以入主街电对陈欧也是一大挑战。

在主营业务高开低走的背景之下,这些新故事能帮助聚美优品突破目前的发展瓶颈吗?聚美优品具不具备负担这场资金消耗战的筹码?

创业从来都是讲究勇气和运气的,但共享充电宝风口的爆发时间虽然仅有一个月,背后涉及的资本力量已然强悍,共享充电宝企业的竞争已是狼烟四起。

风口上的共享充电宝到底是什么?

在2014-2016年这一时间段,一批涉足“共享充电”领域的公司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诞生,这些公司规模有限,布局网点数量多者也只有数千个,少的更是仅有数百个网点。

然而到了2017年,在共享经济的背景下,这种原本就具有租借模式的产品,瞬间吸引了各大投资机构的目光,一时间资本大肆流入,“共享充电”顺势紧锣密鼓的入驻各大领域,铺开规模、占有渠道,抢夺市场。

目前,共享充电宝的自助租借的柜机出现在了各大商场、车站、医院、景区、餐厅等地,规模较大的是“来电”、“街电”和“小电”三家。

王思聪立帖吃翔要实现?这门生意40天融资近12亿

共享充电宝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种是以“来电”为代表的大柜机移动共享模式,一般需要交付100元左右的押金,包含几十个充电仓,一般用于商场、机场、火车站等大场景;

第二种是以“街电”为代表的小柜机移动共享模式,可容纳十个左右的充电宝,主要在餐厅、咖啡馆、酒吧等小场景;

第三种是以“小电”为代表的固定场景,即桌面模式,一般配置在KTV、包厢、走廊等场景的墙壁或桌面上,线机一体,不需要交付押金。

租借移动共享充电宝的流程简便,大致可以分为扫码、注册、付款、借出、归还几步,整个流程耗时一般在三分钟以内。移动充电的付费方法都选择了扫码付费,一般为前0.5-1小时免费,过后每小时收费1元。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和腾讯都已开始入局

先是腾讯成为“小电”的战略投资方,据悉腾讯是由金沙江创投创始人朱啸虎介绍迅速入局。“来电科技”也已和蚂蚁金服达成战略合作,推出信用免押金服务。用户可在其自助租借网点,凭借芝麻信用积分即可免押金租借充电宝。

有业内人士指出,共享充电宝确实有需求,但是想在小场景(商家)下实现盈利很难。目前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充电宝本身租赁费用,二是押金费用,三是来自屏幕和充电宝信息载体的广告收入

摩拜投资人怎么说?

毛圣博 熊猫资本合伙人

2015年合伙创立熊猫资本

曾任启 明创投副总裁

投资代表项目:摩拜单车、凹凸租车、FACE++等

主要观点:

好的共享概念应在“住”“行”领域挖掘

更看好能提供标准化服务的B2C共享模式

共享单车企业长期赛跑还要拼产品

“共享”初期规模和效率比产品更重要

滴滴又获55亿美金融资资本仍看好

不看好共享充电宝的发展

下一个共享风口无人驾驶汽车

采访摘要:

第一财经 张婧雯:毛总好,这一期要专访您,主要是想跟您聊一下共享这个概念。我知道你的公司投了摩拜单车对吗?而且投的特别多,你们一共投了多少?

熊猫资本 毛圣博:我们大概已经投到了超过我们基金总规模的10%了。在B轮还有后面我们又跟投了两轮,B轮我们是唯一的领投方,其他老股东跟投。基金大概就是全加起来可能不到5个亿,摩拜我们就投了大概五千多万。

第一财经 张婧雯:所以你们玩的也是这种重注的打法,一个项目会投特别多?那当时应该是对共享概念有一个非常深刻的理解,当时你们四个合伙人有没有彻夜长谈?

熊猫资本 毛圣博:我觉得我们对于共享领域思考的还是比较深的,真正能受到VC的青睐或者真正最后能赚钱的共享,现在看起来比较火的,就停留在比如说Airbnb这一种以住为需求点的,还有就是像滴滴,共享单车这样以出行,交通为需求点,就这两类从商业化来看是比较成功的。

什么样的东西才适合共享? 因为共享肯定最后就是你不持有,只是使用,但不持有这个东西。这个模式其实有两种(C2C和B2C)。最早大家理想化的可能是C2C,就是说我的东西现在闲置了,现在把它共享出来,其他人可以用,这样是大家比较理想的C2C共享,当然也有很多人做过这方面的努力。后来发现其实挺难的,包括滴滴的顺风车有一点这个意思,真正是车主闲置的车或者我自己的车。

但C2C没法避免一个标准化的问题,很非标。今天你坐一个顺风车是美女开的,车上有香水,美女长的很漂亮,一路聊的很开心,你觉得顺风车好象挺好。明天你又约一辆顺风车,结果来了一个大哥刚刚打完篮球,一双臭球鞋丢在后备厢,让你很烦他,但也没有办法,因为就是很非标一个东西。滴滴这个平台可以通过一些评分,各种手段把这种东西尽量减少,但我觉得它没法避免,因为C端供给本来就是很非标的。C2C由于这一方面的原因最终效率不会高,而且C2C之间沟通成本非常高,所以我们现在是比较看好B2C的模式。

第一财经 张婧雯:其实共享的概念大家都很关注,但是盈利能力却很少被提及,现在像摩拜赚钱吗?

熊猫资本 毛圣博:摩拜现在肯定还是亏钱的,因为它投入了大量的钱去造新车。但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个模型,是说它是可以赚钱的。当然这个模型里面包含很多,比如现在新闻里面很多提到的,比如它日骑行的次数,每一辆车平均每天被骑几次,这个车大规模生产以后成本大概是多少,运维成本大概多少,其实把这些变量算一算,差不多是能够算出来你的回报周期大概是多少。

可以把它看成一个资产管理公司,它花钱买一堆或者自己工厂造一堆自行车,这就是一堆资产,这些资产租出去,很多人说是自行车租赁公司,我觉得也可以,怎么定义它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这个帐,其实很容易可以算清楚的。

第一财经 张婧雯:这规模就很重要了,哪怕是它的价格可能不提就保持现在的价格,也是要有一定的规模做支撑它才能够赚钱。如果说另外一个共享单车的公司他不用收钱,大家就自然都去骑它了,这样的话对于达不到规模以上就能赚钱的预期?

熊猫资本 毛圣博:我觉得这个也不成问题,很多投资人还是很长线的。大部分的风险投资基金是以十年为周期来计算的,没有那么短视。首先你买一辆非常便宜的自行车投到街上,也可以做一个所谓的共享单车。新车老百姓骑起来肯定也是很轻,但问题就来了,你怎么去维护这一辆车,你的维护成本会非常高,这辆车你没法定位,也没装所谓的定位模块。到最后就算不过来帐,但老百姓骑的可能还挺Happy,过三个月以后可能这个车就坏了,或者就不见了。到最后这个企业是看不到盈利那一天,就算你一开始能融到一部分钱,如果想持续融资下去肯定也是挺难的。

第一财经 张婧雯:我也看过一篇报道,就说这个共享的概念首先就是要速度,其次是资本。你其实也说到了一个产品的概念,就是说长期来看产品要好,才能够最后收获这个市场。到底是产品比较重要,还是这个速度比较重要呢?

熊猫资本 毛圣博:我觉得本质的原因,是现在是一个互联网时代,信息太透明了。只要你这个东西出来,第一很多竞争对手会围上来,大家会做类似的事情,参与到这个竞争中去。第二快,是投资人嗅觉马上嗅出来这个地方是有机会的,这个东西又有一定的规模效应,投资人马上想投很多钱进来,尽快把你推上一个轨道让你跑得更快,这个地方马太效应会很明显。这跟以前信息不流通时候不一样,本来信息不通时,可以慢慢做,把口碑做出来,慢慢打磨产品,然后竞争对手很久才知道我。现在不一样,现在你只要有一个特别好的商业模式,可能第二天竞争对手就知道你了。

第一财经 张婧雯:听你这么说,现在这个时代,其实速度比产品更重要,首先要占领市场,然后再去慢慢的打磨自己的产品。滴滴现在的整个估值已经达到500亿美金了,刚刚又融了55亿美金,当时我记得它在上一轮融资时,还有机构卖它的老股,会觉得因为政府限制非常多。当时对滴滴未来一个盈利,包括发展的预期都是很堪忧的,没想到它现在估值又提升了。是不是只要找到了对的点,又是一个共享的概念,就不会输?

熊猫资本 毛圣博:刚才你提到说滴滴现在价值500亿美金,优步全球大概融资了130亿美元,现在的估值据我了解到的也是500多亿,600亿美金左右。这两个企业是可以类比的,因为从网上获取信息,他们的总单量其实差不多的。中国人口已经占世界人口1/4,又比较聚集。单中国市场出行的市场是很大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市场价,可以说还算公道,也许有一部分水分,但我觉得水分不大。

当然未来它的想象空间,比如未来如果有自动驾驶以后,其实连司机都不需要,彻底变成一个B2C的公司,那样它就很赚钱。

第一财经 张婧雯:共享充电宝,听说它是十天之内就吸引了三亿人民币资金,你怎么看呢?

熊猫资本 毛圣博:很多投资人说,大家要像团购一样投一家公司,大家都想沾一点边。我觉得这里面有几层的原因,第一就是投资人里面,也有很多人是随波逐流的,人云亦云,大家不想错过热点,这里面硅谷有一个词汇叫做Fear of missingout,就是怕错过。很多VC是怕错过,所以他即使占有一点点的股份,可能零点几,他也觉得OK,我已经投到这个公司,所以大家都想蹭一点。

第一财经 张婧雯:为什么会怕错过呢?

熊猫资本 毛圣博:这个有很多压力,比如说有来自LP(股东)的压力,LP会问你怎么都没投到过共享单车?中国现在这么火。他如果有一个0.1%,他也说我投了,就没有压力。你投失败的项目永远没有人知道,因为已经没有名了,但你只要成功就可能所有人都知道。当然这是一种不好的风气,我认为是不好的。

第二种就是大家都觉得跟着一些特别有钱的投资人,口袋特别深的投资人,或者特别有自己逻辑的投资人做投资会比较保险,因为反正后面有他们撑着。所以很多投资人也是期待于去赶这个潮流。

第一财经 张婧雯:提到需求,你觉得共享充电宝有需求吗?

熊猫资本 毛圣博:我自己觉得共享充电宝没有什么特别大的需求。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持有成本实在太低了。买一个充电宝可能三十多块钱,六十多块钱就买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原因。还有就是我觉得替代方案很多,它流动很麻烦。自行车比如说我用好了停在这里,下一个人可以接着用,而且是不固定点。现在大家都做无桩这个概念。充电宝我租用了以后,充完了然后放哪儿呢,我还得放回它的点。

第一财经 张婧雯:在共享概念上,能不能发现一下下一个风口?

熊猫资本 毛圣博:当然可以,比如我们之前其实看过汽车,我刚才提到了几个关键点,就是说持有本要高,租用成本也就是使用成本很要低。汽车其实完全符合,但汽车有一个问题就在于它的维护成本高,因为要解决停车,要解决加油,罚单,各种各样的问题,造成你的维护费用特别高,这一个帐可能算不过来。但这个车如果最后它能够变成自动驾驶,或者这个车经过改造它解决了这些所谓的维护问题,和定点停放,和能源的问题,停车的问题,那么我觉得这个模式就成立了。

第一财经 张婧雯:对,您刚才设想应该是这样的,就是说造出
一辆全新的,能够自动驾驶的汽车在马路上自动行驶,有谁需要就通过一个电子系统来下单去用这个车?

熊猫资本 毛圣博:对。可能听起来有一点天马行空,但总有一天是会有这样的公司出现。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