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破解基层干部“妖魔化”刻板印象?

时间:2018-01-25 14:45来源:评论网 作者:张颖 点击:
喝喝茶、看看报,舒舒服服领票子、轻轻松松混日子,时不时蹦出“为乡政府喝酒、你是代表党说话还是人民说话”等雷人雷语的基层干部形象,一边在网上被大众声讨,一边也引人反思,这样的基层干部,是真实的基层干部吗?
      喝喝茶、看看报,舒舒服服领票子、轻轻松松混日子,时不时蹦出“为乡政府喝酒、你是代表党说话还是人民说话”等雷人雷语的基层干部形象,一边在网上被大众声讨,一边也引人反思,这样的基层干部,是真实的基层干部吗?
      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什么样,群众眼中的党和政府就是什么样。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除了个别“害群之马”遗留的不良观感外,有无数双眼睛盯着的基层干部,在网络的放大效应下,在“三人成虎、先入为主”等群体性舆论固有特点的影响下,被打上了扭曲化、妖魔化的刻板标签。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种种状状复杂问题、矛盾的解决都要充分依赖基层的堡垒作用。还原一个真实的基层干部工作状态,往往是“早中晚努力干,周末午休是常态;抓重点、解难题,大事小情都得管”。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能干实干,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基层干部的事迹为何没能抢去个别人慵懒、贪腐的“风头”?细究成因,固然有时代发展迅速、网络舆论夸张化的诱因,但倘若基层干部实干为民的形象像老一辈革命家当年践行的“鱼水情”一样深入人心,那么这种个别的“害群之马”压根撼动不了基层干部的形象。说到底,要破解基层干部“妖魔化”刻板印象,还须从基层干部自己身上找良方。
    首先,勤交流才能拉近距离,切忌“摆架子”。印象是交流出来的,不是坐在办公室等出来的。勤下乡,勤交流,在田间地头、小区门口与群众打招呼、拉家常,听听牢骚、记记意见,才能消除“神秘感”,拉近距离;扣开群众的心门,语言是第一把钥匙。太高深的术语群众不理解,太专业的话语群众不爱听,要学会用通俗易懂的乡音交流,群众才会拿你当“自己人”。当前,随着精准扶贫工作走向深入,基层干部更加应该借此机会深入群众,走好群众路线,留下好印象。
    其次,敢公开才能一目了然,不能“捂盖子”。坦诚是给群众留下好印象的第一关。基层要严格按照信息公开管理条例,公开“三公”经费、权力运行机制、人员考聘、贪腐人员处理情况,该公开的一定要公开,且公开得清楚明白,一目了然,才能消除误会,摆脱负面猜想。遮遮掩掩,犹抱琵琶半遮面,公开不彻底,才会引发怀疑;还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正向联动作用,及时回应公共事件引发的群众疑问,让官方的声音跑赢谣言传播,消除负面评价。
    最后,真实干终将赢得民心,严格“定法子”。只有把全面从严治党继续推向深入,严惩群众身边“微腐败”的同时,基层干部以一以贯之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练就清慎尚德好作风,真抓实干,在民生问题上继续深入持久地为群众解决问题,才能化解形象危机,真正赢得群众的真心,赢得社会的认同。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图片文章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