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6月7日电 题:高考恢复40周年:回望来时路,你的高考记忆是什么
高考制度自1977年恢复至今,已过去40载。40年里,有千千万万学子迈入了高等学府的大门,从此改写命运。 又到一年高考时,面对一张张即将奔赴考场的青春面孔,“过来人”难免会唤起曾经的回忆。炎炎夏日里的废寝忘食,考前的紧张与焦虑,对大学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对于“过来人”而言,高考注定在他们生命中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那么,你的高考记忆是什么?
险些与理想大学擦肩而过 何能高生于一个贫穷、兄弟众多的江西农村家庭,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他参加了高考,成为这个家庭里走出的第二个大学生。 他回忆说,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备考条件远不及现在。因为考点设在临川县城,他只能在考前一天和同学提前来到县城,用很少的租金,找到县城郊区的一个居民家住下,那里成了他当年的“高考房”。 考前一天,师范毕业参加工作的哥哥突然出现在他面前,哥哥的探望让何能高很是意外和欣喜。当晚,在哥哥的提议下,他没有继续看书,而是去看电影放松了一下。 “我们一起去县城电影院看的电影,因为有哥哥在身边陪伴,我当晚睡得很踏实,第二天精神饱满地进了考场。”何能高说。 回忆起考试情形,何能高至今记得一道没做出来的数学题,“最后一道大题本来很熟悉,但就差最后一步没做出来,当时觉得太遗憾了!” 不过,除了这道题,其他各科大体正常发挥。经过估分,何能高认为自己的分数能达到重点线。一心向往法律工作的他,将热门的华东政法大学填为第一志愿。然而一个小插曲让他差点与理想的大学擦肩而过。 何能高回忆说,填完志愿回家后,他突然想把提前批志愿的一所著名大学的专业改一改,所以又步行30多公里回到学校,找到即将上交的志愿书却发现,第一志愿被改动了。 一问才知道,是班主任觉得华东政法大学很热门,怕他考不上,才改为了另一所政法大学。 “我又把第一志愿改了回来,记得当时和老师说,自己估分应当比较准,想读华东政法,想试一试!最后老师也被打动了。”何能高说。 最后成绩出来与何能高的预估一致,他顺利被华东政法大学录取。大学录取通知书寄到村委会的那天,他正在被太阳晒得滚烫的稻田里进行“双抢”(抢收抢种),甚至有些不太相信这个消息,直到亲眼看到盖着大印的通知书后才意识到,梦想成真了! 四年后,何能高从华东政法大学毕业,进入抚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这期间,他边工作边发表了不少专业文章, “高考改变了我这个农民儿子的命运。”何能高感慨说,这个世界很大也很小,人生说短也还长。高考,对于考上的人来说,是一个人生的新起点,也是系统教育的一个桥梁,“愿即将高考的学子们,奋发自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考入一个理想大学,考出人生的新支点。”
曾因高考焦虑失眠 ——赵燕玲,北京某外企职员,1994年参加高考 “记得高考复习的最后几个月很焦躁,因为不知道是否能考上大学。”回忆起1994年参加高考的情景,如今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赵燕玲记忆犹新。 她说,那个时候每天回家就是做题,第二天老师在课堂上对题、讲题,好像进入了一种让人麻木的循环中。 “因为当时学习成绩并不出类拔萃,不知道考试成绩会怎样,能不能考上一本?如果没有考上本科,是否要选择复读?还是选择上大专?这些问题都让人迷茫。”赵燕玲说,因为焦虑,临近高考那段时间,她失眠了。 那个年代,在北京长大的赵燕玲从小被灌输的理念就是,读初中后要读高中,读了高中就要考上大学,似乎整个社会的认知就是这样。 “看看社会上当时的工作分配情况就发现,如果不上大学,去上中专、技校,收入不会很高,无论是父母还是自己,都认为做个知识分子工作会比较稳定,这种想法无形中给了自己压力。”赵燕玲说。 然而,那段时间过得虽然压抑,但也让她感到了亲情的宝贵,“每天要在学校复习到很晚,但回到家却能吃上父母给准备的可口饭菜,有时我在楼下都能看到他们趴在窗台上向下张望,看我是不是回来了,那一刻能感受到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 那年的高考,赵燕玲并没有“超常发挥”考中名校,而是去了一所北京的普通高校。 毕业后,她进入了一家企业工作,但这份工作发展前景并不太符合她的预期,两年后,经过再三考虑后,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踏出国门继续深造。 2000年,赵燕玲只身来到德国求学。在那里,她通过努力申请进入了一所知名的理工类大学学习,完成硕士学业后回到北京,进入一家德国企业工作。 如今,距离参加高考已经过去了23年,再回顾当年的经历她感慨万千。她说,那个年代,对于她和很多人来说,参加高考、考上大学似乎是唯一的人生选择,对于高考落榜的恐惧曾让人焦虑不安。 “现在再回首过去会觉得,高考对于一个人来说并不是‘一锤定音’的,人生会有很多未知,成功与否都是宝贵的人生经历。”她说,和当年不同,如今的孩子已经有了很多选择,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了,“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道路,经历了、努力了就好。”
备考用的“错题本”很久不舍得扔 ——梁春雨,大连市某企业翻译,2006年参加高考 2006年夏天,东北姑娘梁春雨在家乡黑龙江佳木斯市参加了高考。 因为家离学校远,高中期间,梁春雨一直在学校住宿。她现在都清楚记得,当年她被分配到了外校的考场,考试当天从学校动身前,她吃了宿舍阿姨给特别准备的“高考早餐”——饺子,“骄子”的谐音。 “进考场并没有很紧张,因为考试前做卷子做麻木了。”梁春雨开玩笑说,高三那年是自己人生中最“博学”的一年,所有的知识点都熟记于心。 她记得,高三时,班里每个人的课桌上都摞着厚厚的练习册,地上还放着一箱书本,“那时,每科的试卷都会装订成册,还有‘错题本’,那些宝贝我在考完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舍得扔。” “其实父母对我从来不强求,有点属于‘放养’状态,那时备考的压力可能更多来自于自己。”梁春雨说,当考试结束走出考场的那一刻,她才觉得瞬间释放了,“那是一种想把脑子里的东西一下掏干净的感觉!” 这一年,梁春雨考入了位于大连市的辽宁师范大学,开启了她的人生新篇章。 “上大学到了一个新城市、一切都是崭新的,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充满了希望和无限的可能。”梁春雨说,大学四年自己收获了很多,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有同学间珍贵的友情,同时还收获了爱情。 大学毕业后,梁春雨考上北京一所高校的研究生,毕业后她回到大连市工作定居,在这个她称为“第二故乡”的城市,她和大学时结识的恋人组建了家庭,并从事着自己喜欢的翻译工作。在她看来,如今的生活踏实、幸福。 “对于我来说,高考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进入到一片新天地,无论是备考的经历还是此后在大学里的学习生活,都是人生的财富,会陪伴我一生。”梁春雨说。(完) (责任编辑:佚名)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频道 | 征婚交友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亚太聚焦 | 晚霞溢彩 | 运动竞技 | 两会频道 | 人社保障 | 欧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一带一路 | 物联网 | 新硬件时代 | 非洲频道 | 美洲频道 | 澳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新疆建设兵团 | 网络金融 | 特色小镇 | 互联网+ | 国际交流 | 科技创新 | 实业发展 | 聚焦海外 | 产业联盟 | 脱贫攻坚 | 投资发展 | 智慧城市 | 科技工业 | 会议专题 | 民政工会 |
高考恢复40周年:回望来时路,你的高考记忆是什么
时间:2017-06-07 16:11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记者 张尼 点击:
次
高考制度自1977年恢复至今,已过去40载。40年里,有千千万万学子迈入了高等学府的大门,从此改写命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高考开光”逍遥在法外之地吗
- 下一篇:距离成功你还差一步 适合你的志愿应该这么填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精彩文章
-
- “精英”or“平庸” 大学生自己如何定位
每逢毕业季,大学生除了秀各种各样的毕业照,就是参加各种各样的招聘考试,尤其是公务...
- 太原理工大学队获得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
在第17届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CUFL)超级组决赛中,太原理工大学通过点球大战,以13比...
- 距离成功你还差一步 适合你的志愿应该这么填
...
- 高考恢复40周年:回望来时路,你的高考记忆是
高考制度自1977年恢复至今,已过去40载。40年里,有千千万万学子迈入了高等学府的大门...
- “高考开光”逍遥在法外之地吗
高考季,花式祈福已经向市场化澎湃过度。吃个粽子、买包糕点的粗放阶段早已翻篇,专业...
- 龙兴车队爱心送考车整装待发 考生快打电话联
再过几天就要高考了,我们车队30多名队员希望加入到爱心送考的行列中。虽然车队成立还...
- “精英”or“平庸” 大学生自己如何定位
- 中央文献网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央统战部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央编制办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中国国土部
- 中国环保部
- 中国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中国农业部
- 中国商务部
- 中国文化部
- 中国卫生部
- 国务院法制办
- 国务院新闻办
- 国务院扶贫办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法国新闻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紫 光 阁
- 自助游网站
- 中纪委监察部
- 路透社中文网
- 京东商城网
- 英国国通社
- 有 券 网
- 中国靓号网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