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理论文摘>

用真情惠民生

时间:2018-04-13 10:36来源:评论网 作者:孙滢然 点击:
“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已成为如今我们政治生活的一大亮点,这不仅让普通老百姓也参与到集思广益的讨论过程中,更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已成为如今我们政治生活的一大亮点,这不仅让普通老百姓也参与到集思广益的讨论过程中,更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实践证明,做好一项工作关键在于始终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尊重民心民意,坚持民情民需。
古语有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群众是每一项政策的最终受益者,对改革发展的体会最深,对政令得失反映最真实。因此,领导干部只有经常深入基层,在与人民群众交谈中方能知得失、体冷暖、明虚实,才能在今后想问题做决策时真正体现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取得的最终成果才能符合群众的期待。
以“真问”听民声。基层是一所大学,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丰厚的精神财富和实践经验,要做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首先就要学会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不断汲取营养,提高能力。《论语》也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样,人民群众中从来不缺“爱管闲事的人”,他们有公益心、有爱心、有主人翁和担当意识,能够在社会公共服务、城市建设、民生建设等方方面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根据自身的体会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意见建议。因此,只有放下架子,虚心学习,才能把群众的智慧集中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
以“真听”体民情。涉及群众基本生活的民生问题,事事关乎百姓冷暖,件件连着党心民心。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立身之本”,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基层的实际情况、突出问题,才能不断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创新。不了解民情民意,工作的开展就只会浮在表面,甚至影响和制约工作的开展。只有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做群众的知心朋友,在相互交流中增进感情,掌握全局,才能找准工作中存在的新问题,了解新情况,也才能找准症结所在,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破解工作开展难题,推动工作落实,提高工作质量。
以“真情”谋民利。人民群众是发展的推动力,是财富的创造者,也应当是财富的享有者。我们党成立至今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我们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利益的落脚点和着力点。要带领好群众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关键在于能否保障他们的根本利益。正如郑板桥所说“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如果领导干部都能将心比心,从群众的角度去感悟群众的困难和要求,把方便群众的实事做好,把解决群众困难的事情做细,把有利于群众的好事做实,常怀一颗为民之心,才能赢得群众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工作的开展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群众的期待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压力和动力,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最直接的体现或许就是听民声、体民情、谋民利。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