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社会>社会学术>

精准扶贫重在补齐“精神短板”

时间:2018-02-27 12:15来源:评论网 作者:邹云 点击:
“扶贫先扶智,脱贫先脱愚”,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2016年以来开办农牧民夜校29所,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农牧民夜校全覆盖。
       “扶贫先扶智,脱贫先脱愚”,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2016年以来开办农牧民夜校29所,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农牧民夜校全覆盖。(2月26日 网易新闻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深入,贫困县中非贫困村存在的发展不平衡、贫困村中非贫困户存在的心态不平衡问题已拉响脱贫攻坚新警报,如若处理不当,会使整个脱贫成效大打折扣。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扶贫攻坚工作从最初的救济式、补血式,到后来的造血式、区域整体推进式,如今已晋级为靶向更精确、措施更对症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模式,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相当多的贫困人口“穷惯了”、“穷怕了”、“穷坏了”的贫困思想依然存在,其中部分是因为自然环境恶劣、资源匮乏,导致经济发展迟缓,但更多的却是精神的贫困。
     精神贫困表现为一些贫困户受教育程度低,生活范围狭小,有脱贫的愿望,但没有改变现状的“良方”;一些贫困户没有很强的自我发展意愿,安于现状,更多的是依赖外部扶持,而不是主动去脱贫,成为脱贫工作中的“钉子户”;另外一些人是“精神贫困户”,生活并不贫困,但精神很空虚,把扶贫帮扶当作“天上掉馅饼”。如:有的贫困户并没有丧失劳动能力,却基本不搞生产,得一天过一天,坐等当五保户;有的贫困户认为脱贫是干部们的事,与自己无关,甚至认为牺牲休闲时间去获得收入是很傻的事情,打打麻将、喝喝小酒的日子才是好日子。如果政府给他们扶贫救助,他们就正好借机减少劳动,扶贫变成了“养懒汉”。 
要扭转这种态势,做好精神上的扶贫,我认为首先要扭转成年贫困人口的不良观念,把思想引导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摒除陈规陋习,让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良药;其次,要通过综合施策、组合帮扶,构筑综合性的“大扶贫”格局,改善贫困群众的认识偏差和消极心态;最后,要以脱贫致富的实际效果促进贫困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通过针对性强、组合式的帮扶措施,让贫困群众形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意识,促成他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心态的改善。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从一定意义上说,精神扶贫比物质扶贫难度更大,做得更远。只有做好精神上的“扶贫”,贫困人口才能实现真正脱贫。因此,在扶贫路上,加大物质帮扶力度的同时,更应从精神上进行扶贫,才能切实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图片文章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