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自古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具有兼收并蓄、包罗万象的宽广胸怀,既有“包”的胸怀,又有“容”的智慧
◇天下一家、协和万邦的思想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深刻体现了中国人的宇宙观和天下观,展现了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大格局和大胸怀 ◇进一步激发中华文明的包容特性,要坚持以我为主、贯通古今、融通中外,积极主动吸收借鉴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甘肃敦煌莫高窟窟区(2023年4月25日摄) 陈斌摄/本刊 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并进行深刻阐述。这为我们认识中华文明的包容特性指明了方向。 包容,是中国人心中的天地大德,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智慧。通过“包”“容”二字,可深入理解中华文明的包容特性。 “包”,包罗万象、胸怀天下,体现中华文明的宽广胸襟,突显中华文明内容广博、内涵丰富的文明状态和文明格局,以及对外开放的文明心态。 “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体现中华文明高超的容纳智慧,突显中华文明在包罗各方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差异、化解冲突、实现融合,使各方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中华文明之所以可久可大、根深叶茂,就在于其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既有“包”的胸怀,又有“容”的智慧。 “包”的胸怀 中华文明自古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具有兼收并蓄、包罗万象的宽广胸怀。 包含各个民族多元一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在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交往交流中逐渐形成的。自古以来,中华大地上存在众多族群,经过长时间的民族迁徙与民族融合,形成了现今56个民族为一体的中华民族,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格局。 “多元”,是说各民族都有各自的人员群体、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都创造了各自特色的文化传统,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以及宗教信仰的自由。 “一体”,是说各民族同属中华民族,共同开拓我国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我国悠久历史、共同创造我国灿烂文化,形成了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构筑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共同创造的文明,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都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 包罗不同思想百花齐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 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华思想文化是多元多向发展的,包罗各种不同的思想和学术流派。 先秦时期,我国出现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之后,从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到隋唐佛学、儒释道合流、宋明理学,中华思想文化经历了数个学术思想繁荣时期,产生了儒、释、道、墨、名、法、阴阳、农、杂、兵等各家学说,涌现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董仲舒、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一大批思想大家。 在历史进程中,虽然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但始终同其他学说和而不同,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这些思想学说与时迁移、应物变化,顺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具有长久的生命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华思想文化长期发展演进的历史态势和基本规律,也是继续推动中华思想文化繁荣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 包纳多种宗教和谐并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宗教的发展规律在于‘和’”。 中国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既有本土道教,也有外来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形成了各种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从历史上看,中华文明包容和接纳各种不同宗教。一方面,承认不同宗教信仰的存在,允许宗教的健康活动与发展,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着力引导宗教同中国社会相适应、同中华文化相融合,积极促进宗教本土化。比如,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道家文化融合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佛教理论。 包怀各国文明协和万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 中华文明是开放的体系。《尚书·尧典》记载了帝尧时代“协和万邦”的情境。公元前一百多年,中国就开始开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国船队到达印度和斯里兰卡进行物品交换。唐代对外交流非常活跃,通使交好的国家多达七十多个。宋朝积极开辟海外贸易,对经济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元朝打通了欧亚大陆的直接联系,颁布一系列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一直抵达非洲。明末清初,中国人积极学习现代科技知识,欧洲的天文学、医学、数学等知识纷纷传入中国。 近现代以来,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同中华文明深度融合,以真理之光激发中华文明新的生命力。中外文明交流交融极大促进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极大促进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天下一家、协和万邦的思想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深刻体现了中国人的宇宙观和天下观,展现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大格局和大胸怀。 “容”的智慧 对待不同民族、思想、宗教信仰和国家文明,中华文明善于在尊重差异性、多元性基础上,化解冲突、凝聚共识、实现融合,具有“容”的高超智慧。 平等相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 包容的前提是平等,是相关各方在相同的地位上彼此尊重、平等相待。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平等思想。例如,老子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孔子提倡“有教无类”,佛家强调“众生平等”,等等。 从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看,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结成民族统一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正是因为在民族平等尊重基础上实现了民族团结互助,各民族共同创造国家历史、共同抵御外部风险。 从不同文明来看,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人类文明发展历史表明,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正是由于秉持平等、谦虚、尊重的态度对待其他文明,吸收借鉴不同文明成果,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交流互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在平等尊重基础上进行相互交流、互学互鉴,是实现包容和融合的根本途径。人类历史正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论语》开篇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深刻反映出中华民族热爱学习、善于交往、倡导交流的文明品格。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充分说明,无论是物种、技术,还是资源、人群,甚至于思想、文化,都是在不断传播、交流、互动中得以发展进步的。 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中华文明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丰富营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丝绸之路的开辟,遣隋遣唐使大批来华,法显、玄奘西行取经,郑和七下远洋,等等,都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事例。 学习借鉴外界文明,要秉持两个态度:既要积极学习外界文明的长处,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也要从本国本民族的实际出发,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求同存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相处需要和而不同的精神。”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文明交流交融最关键的,是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差异性、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和内在属性。 如何对待和处理差异?中华文明强调求同存异,把握好同与异、我与他、一与多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是求同。善于在差异性中寻求共同性、一致性,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人类文明在本质属性上是共通的,“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从这个意义讲,文明本没有冲突。 另一方面是存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在寻求一致的同时要承认不同,充分尊重多样性,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独特性,理性处理文明的差异,坚持包容和存异的态度。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入国问禁”“入乡随俗”等,就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求同存异的品格和智慧。 和合共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也是东方文明的精髓。” 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最终是要实现和谐共处、和合共生。《礼记·中庸》提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追求和合共生的道理。 人类文明发展史表明,推动人类文明的繁盛和进步,必须让不同类型文明和谐相处、相得益彰、同放异彩,共同编织出斑斓绚丽的图画。追求和合共生,要建立“命运与共”意识,认识到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面对共同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任何文明都无法独善其身;要形成“天下一家”观念,每个国家和民族谋求自身发展,都应秉持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要弘扬“利己达人”精神,走在前面的国家应该真心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三大全球倡议”,彰显宽广的全球视野和强烈的使命担当,为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谋求和合共生的大格局大智慧。 进一步激发中华文明的包容特性 “包”和“容”是辩证统一的。中华文明以其深厚底蕴,兼具胸怀与智慧,实现“包”与“容”统一,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彰显出鲜明的包容特性。包容特性对中华民族长时间的生存、发展和繁荣发挥巨大作用,塑造了中华文明立于世界文明之林的独特形象和气质。进一步激发中华文明的包容特性,要坚持以我为主、贯通古今、融通中外,更加积极主动吸收借鉴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以我为主,坚守中华文明的立场和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 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为中华文明的发展繁荣提供强大力量。激发中华文明的包容特性,首先要自信自立,坚守中华文明的立场,巩固中华文明的主体性,做到精神上、心态上的独立自主。坚持以我为主,牢牢扎根本国土壤,始终站在中华文明立场上看待、审视、包容一切文明,立足中国自身历史、现实、需要去吸收借鉴有助于中华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 贯通古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激发中华文明的包容特性,必须贯通古今,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和富矿,充分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关键是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就是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按照时代进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融通中外,广泛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都有可取之处。 中华文明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得益于不断同外界不同文明交流交融、积极吸纳融合其他文明成果。激发中华文明的包容特性,必须融通中外,更加积极主动地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在“人类知识总和”中汲取养分,做到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要加强同其他文明的对话、交流、合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保持开放的、虚心的态度,广泛地学习借鉴。 同时,要积极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既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又推动中华文化国际化,使中华文明在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中持续繁荣发展、永葆生机活力。 (文丨吁帅彪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瞭望》2024年第12期 ) (责任编辑:佚名)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保健 | 征婚交友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运动竞技 | 新硬件时代 | 消防应急 | 雄安新区 | 粤港澳大湾区 | 一带一路 | 物联网 | 欧洲频道 | 非洲频道 | 亚太聚焦 | 两会频道 | 澳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美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晚霞溢彩 | 人社保障 | 特色小镇 | 互联网+ | 国际交流 | 科技创新 | 实业发展 | 网络金融 | 产业联盟 | 脱贫攻坚 | 投资发展 | 智慧城市 | 科技工业 | 会议专题 | 聚焦海外 | 新疆建设兵团 | 民政工会 |
瞭望丨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谈中华文明的包容性
时间:2024-03-18 17:34来源:新华网 作者:未知 点击:
次
中华文明自古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具有兼收并蓄、包罗万象的宽广胸怀,既有“包”的胸怀,又有“容”的智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下一篇:中央网信办开展专项行动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精彩文章
-
- 中央网信办开展专项行动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
为集中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切实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网络合法权益,中央网信办近日印发...
- 瞭望丨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谈中华文明的包容性
中华文明自古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具有兼收并蓄、包罗万象的宽广胸怀,既有“包”的胸...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名言出自我国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
- 语言科学应当如何与信息技术有效的融合?
语言科学(英文linguistics,简称“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
- 瞭望丨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谈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们今天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
- 春运返程高峰到来 各地各部门切实保障返程出
2月17日,正月初八,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也是整个假期出行返程的高峰。南来北往,东...
- 中央网信办开展专项行动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
- 中央文献网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央统战部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央编制办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中国国土部
- 中国环保部
- 中国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中国农业部
- 中国商务部
- 中国文化部
- 中国卫生部
- 国务院法制办
- 国务院新闻办
- 国务院扶贫办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法国新闻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紫 光 阁
- 中纪委监察部
- 路透社中文网
- 京东商城网
- 英国国通社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1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