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荪愚:精准扶贫当戒“抓阄”作风

时间:2018-09-20 11:58来源:评论网 作者:赵荪愚 点击:
“精准”二字,关乎脱贫攻坚的生态环境,影响到全体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的信心、决心,关乎脱贫成败及群众获得感。只有在“精准”上下足功夫,不让抓阄式的乱象污染这片生态,才能确保整个脱贫行动万众齐心,势如破竹,到2020年全面实现既定的脱贫承诺。
      近日,河南省尉氏县纪委监委通报了近期查处的扶贫领域不担当、乱作为的典型案例。2016年7月,时任尉氏县水坡镇横堤村党支部书记步某某等7名村干部采取抓阄的方法确定并上报“贫困户”名单,导致15户不符合贫困户标准的家庭位列其中。2名村干部因此被撤销党内职务。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二字,贯穿于贫困对象的确定、帮扶措施的选择整个流程,就像射击一样,必须瞄准“靶心”,方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可是,有的地方在具体操作时,却严重偏离了“准心”,本该将家庭实际收入作为贫困与否“硬杠杠”,却搞成了“抓阄定贫困”,谁的运气好,谁就可以当贫困户,使扶贫政策从落地之始就走上了歧路。
    抓阄确定贫困户名单, 是典型的偷奸耍懒,反映出个别村干部缺乏责任担当,不想得罪人、怕麻烦的心态。纵所周知,要统计农民的收入,绝不是一件易事,有的外出打工,每月的收入不固定,而且也是“个人秘密”,即便在家搞种养殖,受市场价格行情的影响,收入也不固定。村干部必须深入每家每户耐心调查,从多方了解情况,方能准确计算出实际收入水平,确定其是否属于贫困户,太过麻烦,也容易产生矛盾,一些村干部不想这么干。
    能否当上贫困户,不看收入看运气,全凭个人抓阄定。表面上看,给了每个人同等的机会,体现了“人人平等”,但实际上,却违背了精准扶贫的初衷,可能将真正的贫困户排挤在外,面对国家的扶贫政策“望而兴叹”,而一些收入较好的农民也摇身变成“贫困户”。说到底,还是有些干部未真正把扶贫当回事,未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压力,以为在纸面上“做做文章”,随便应付一下就能蒙混过关,导致政策执行走了样。
    准确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扶贫的第一步。只有将真正的贫困户找出来,后续行动才有着力点,才能集中优势资源、帮扶力量全力攻坚,彻底打通贫困群众的致富“梗阻”。否则,连贫困户都识别不精准,再多的人财物投入,也只会悬浮在空中,让贫困群众难以受益。“精准”二字重千斤,自始至终都要牢记心中,时刻将贫困群众置于攻坚克难的“中心”。
   “精准”二字,关乎脱贫攻坚的生态环境,影响到全体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的信心、决心,关乎脱贫成败及群众获得感。只有在“精准”上下足功夫,不让抓阄式的乱象污染这片生态,才能确保整个脱贫行动万众齐心,势如破竹,到2020年全面实现既定的脱贫承诺。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