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法治文明补上普法“短板”

时间:2022-03-25 17:00来源:评论网 作者:段官敬 点击:
从7旬老人种4104株罂粟获刑5年,再到广东农村18岁高中生迎娶14岁女初中生,两个关于法治话题的事件在网络引发舆论讨论,也带来反思。在法治文明不断深耕的今天,法制体系不断完善和健全,法治理念也成为公民基本意识。但是,存在诸如孤寡老人、偏远农村或山区,依然存在对法
       从7旬老人种4104株罂粟获刑5年,再到广东农村18岁高中生迎娶14岁女初中生,两个关于法治话题的事件在网络引发舆论讨论,也带来反思。在法治文明不断深耕的今天,法制体系不断完善和健全,法治理念也成为公民基本意识。但是,存在诸如孤寡老人、偏远农村或山区,依然存在对法律认识不清、法治理念较为单薄等“关键少数”,仿佛与这个法治时代“脱节”,这正是构建法治文明体系的短板之处。
     法治目标在于让每个人都能够在法律框架下进行自由经济社会活动,为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良序提供法治保障。所见,惩罚“人”不是目的,建构起法律武器的不容践踏与侵犯,才是保障法制权威、维护法治文明的重要任务。从这个角度上说,普法应该跑在执法前,给每个处在法制思维和法制理念“空白处”的予以普法阳光,减少因不懂法、不知法产生的非主观意识上的触法和违法。这点,也是文明社会理应“返潮”出来的热度和温度。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律堤坝的筑起,文明法治时代的到来,关键在于法律立起红线和底线,让法律成为公民一切言行的基本遵循。“法之必行”离不开普法视角的全覆盖、全链条铺展,为执法、用法、尊法、守法打下坚实基础。普法发力不是某个单位、某个人的事,而是政府、社会、个人每个主体的事。少数因文化程度不高、社会经验不足、地域位置偏远等因素,给法律普及的触角造成无形壁垒,都是生活于法律框架和文明雨露下的客观个体必须采取实际行动打破的。从提供法律援助、到法律基本知识“提醒”、再到宣讲法律进农村和社区等,都是普法网格必须填充的“空点”。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给法治文明补上普法“短板”,必先补上普法制度“短板”。普法一人,只能补充一个“空点”;以制度意识和制度思维普法,可以实现消除法制“盲区”常态化长效化。政府相关司法部门要承担起普法教育的主体责任,在健全普法机制上着眼着力,利用好网络技术等“线上”平台加强宣介普法的力度之外,更多还是要发挥“法治明白人”优势作用,多些线下面对面、创帮带式普法,别因“法盲”意识造成“不必要”的违法行为,既容易造成社会温情的相悖,也容易因“不知者无罪”效应削弱了法治应有的温度与人情味。
官不私亲,法不遗爱。法治精神最本质的特征是公平、正义、平等、公开。让普查工作的成果普惠到每一个人,才能建立起平等知法、平等守法的基石。因此,普法工作要精细精准、走深走实、脚踩大地。要知道,凡是普法触角难以延伸的地方,也是网络技术难以触及的空间,唯有身子俯下去、潜沉到基层,才能畅通普法工作“最后一米”。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