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牢民生保障底线,谱写群众幸福篇章

时间:2022-05-04 16:39来源:评论网 作者:李星宇 点击:
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兜住兜牢各类困难群众民生底线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

   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兜住兜牢各类困难群众民生底线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们要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切实关注民生民计,竭力改善民生福祉,牢记“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是完善体制机制,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救助体制机制逐步健全,社会救助保障水平稳步提升,覆盖城乡、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兜住民生底线。”一是强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完善民生制度体质建设,把维护困难群众基本权益作为社会救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主动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二是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健全养老报销体系,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相协调的“三大支柱”,为应对新时代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三是要完善灵活就业保障体系,我们要通过不断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明确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保险的权益,着力解决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难、待遇保障难等问题,努力把灵活就业人员劳动保障权益落到实处。

二是精准帮扶群众,组建织密兜底保障网络。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也是最后一道防线。民政部门要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综合运用社会救助等保障措施,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努力做到不落一户、不落一人。一是要逐步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有效保障越来越多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了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地政府将继续实施“低保渐退”、就业成本扣减等政策,开展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和救助帮扶工作,真正实现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编密织牢兜底保障网。二是做好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的康复、教育、就业等工作,修订完善低保审核确认、特困人员认定办法,规范审核确认流程,适度拓宽对象范围,为残疾困难人群的就业创业提供便利条件,让他们可以自力更生,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找回自尊,同时加大医生签约支持力度服务,培养、引入更多的康复服务人才,加强地方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全社会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

三是分类施策帮扶,兜好特殊困难群体生活。“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近年来,各地针对不同特殊困难群众分类、精准、综合施策,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对因灾情或疫情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群众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对情况紧急的实施“先行救助”,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积极推进由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有效缓解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如今脱贫攻坚已经胜利,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要织密保障网络,扎实改善民生。一是要用好机制、好方法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成立了志愿者服务团队,对存在返贫风险的特困人员和弱势群体,进行精准帮扶。二是要让老年群体发光发热,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搭建交流、休闲的场所,为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老人设置岗位,鼓励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三是要关注特别困难群体,织密基本民生保障网,细化帮扶政策,针对出现的不同困难,出台不同的解决方案,保障老年人安全,做到老有所养,同时鼓励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就业,激发他们创业致富的内生动力。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